那张照片,估计很多人都看傻了。
一个地道里,哈马斯头号人物辛瓦尔,曾经在加沙说一不二的大佬,手里竟然攥着一根木棍。他抬着头,对着天上的无人机,摆出了一副要拼命的架势。
这画面太诡异了,也太心酸了。
一根木棍,对抗武装到牙齿的现代战争机器。
你说,一个大人物,怎么会混到这个地步?他不是应该躲在最安全的地堡里,喝着茶指挥千军万马吗?为什么最后是他自己,像个无助的老兵,直面死亡?
这事儿,越想越不对劲。这背后藏着的,可能是一种全新的,让所有当领导的都背后发凉的战争玩法。
辛瓦尔这事儿,还真不是个例。
把视线从加沙挪到黎巴嫩,那边更惨。真主党的头头们,估计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被一种快要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东西给团灭了。
寻呼机。
对,就是你爸年轻时候别在腰上,一响就得赶紧找电话回过去的那玩意儿。
以色列人花了十年,偷偷在送给真主党的寻呼机和对讲机里做了手脚。时候一到,一声令下,几千个寻呼机瞬间变成了炸弹。
“滴滴滴”的声音不再是叫你去开会,而是直接送你去见上帝。
这一招太狠了,简直是谍战片里的情节。整个真主党的指挥系统,瞬间就哑了火,乱成了一锅粥。
这还只是开胃菜。
紧接着,以色列的飞机就来了,带着一种叫“碉堡克星”的炸弹,专门治各种不服,各种地道。真主党的总书记纳斯鲁拉,就算把自己藏在最深的地底下,也没用。
一声巨响,连人带地堡,直接从地球上抹掉了。
更绝的是,纳斯鲁拉的继任者,哈希姆·萨菲丁,屁股还没坐热,上任才6天,同样的套餐,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下谁还敢接这个烂摊子?
没人敢了。真主党最后没办法,只能搞了个“集体领导”,几个人一起商量着来。听着挺民主,但在战场上,这就是个笑话。效率低下,士气崩溃,基本上就是瘫痪了。
你看,不管是辛瓦尔,还是纳斯鲁拉,他们的死法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战争的规则,真的变了。
以前是小兵往前冲,将军在后面抽雪茄。
现在是“让领导先走”。
这套阴狠的打法,也不是以色列今年才灵光一现想出来的。人家早就把这套路玩明白了,而且是跟美国人学的。
这得把时间往前倒倒。
你还记得当年美国人打伊拉克吗?他们干了一件特别有创意的事,把萨达姆政权里的那帮高官,全印在了一副扑克牌上。
这副“扑克牌通缉令”可不是闹着玩的。
大王是萨达姆,小王是他儿子,黑桃A、红桃K……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美军士兵人手一副,任务就是按着牌抓人。抓到一个,就在牌上打个勾。
这哪是打仗,简直就是一场全国性的“集卡游戏”。
这种做法,把一场复杂的战争,简化成了一个清晰无比的目标:挨个敲掉对方的领导层,让整个国家机器群龙无首,自然就散架了。
事实证明,这招非常管用。
而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最铁的哥们,更是把这种“定点清除”的策略刻进了骨子里。
他们玩得更早。
2004年,哈马斯还在草创阶段,它的精神领袖叫亚辛。这是一个坐着轮椅的老人,在巴勒斯坦人心中地位极高。
一天早上,亚辛像往常一样,被人推着轮椅,从清真寺里做完晨祷出来。
天空中,以色列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早就等候多时了。
一枚地狱火导弹,精准地找到了那副轮椅。
一个手无寸铁的残疾老人,对阵世界上最先进的武装直升机。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
这次行动,在当时震惊了世界。它传递了一个极其冰冷的信号: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只要被我们盯上,你就跑不掉。这也为后来一系列更大胆、更系统的斩首行动,铺平了道路,打下了心理基础。
如果说,扑克牌和刺杀亚辛是“老课本”,那真正把这套战术写进现代战争“新教材”的,是2020年发生的一件事。
美国人用无人机,在伊拉克巴格达机场,干掉了伊朗大名鼎鼎的将领,苏莱曼尼。
这次行动堪称“样板间”。
没有大规模地面部队,没有复杂的后勤补给,就是几架无人机,几枚导弹,悄无声息地就把一个国家的军方二号人物给解决了。
干净、利落、高效。
全世界的军事家都看呆了。原来,战争还能这么打。以色列更是把这次行动的录像,估计翻来覆去看了几百遍,把里面的精髓学了个通透。
你别以为这套玩法只是中东的“特产”。
在世界的另一头,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政府军跟国内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哥武”(FARC)斗了几十年,头疼得要死。
这帮人在丛林里打游击,神出鬼没,怎么也剿不干净。
后来,哥伦比亚政府也想通了。2011年,他们策划了一次突袭行动,在茫茫雨林里,精准地找到了“哥武”的最高头目,阿方索·卡诺,然后把他干掉了。
龙头一死,龙身就乱了。
“哥武”内部迅速分裂,人心惶惶,没过多久就撑不住了,乖乖回到了谈判桌上。一场打了半个世纪的内战,就这么走向了终结。
你看,从伊拉克到黎巴嫩,从巴勒斯坦到哥伦比亚,这套“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放之四海而皆准。
为什么?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痴迷于搞“斩首”?
因为传统的打法,太笨了,也太没效率了。
以前那种打法,军事专家给起了个很形象的外号,叫“割韭菜”。
你看,一个武装组织,那些基层的武装分子,就像地里的韭菜。你今天割掉一茬,他明天就又长出一茬。年轻人有的是,仇恨也在那里,只要根还在,韭菜就永远割不完。
打了半天,打死的都是些小喽啰,对方的指挥官还在后方喝着咖啡,不断招募新人。这仗打得有什么意义?成本又高,效果又差,没完没了。
很多军事分析家都看明白了,现在大家思路都变了。
跟韭菜较什么劲呢?
直接找到那个种韭菜、拿镰刀的人,把他干掉,不就一了百了了?
摧毁一个组织的“大脑”,远比砍掉它的“四肢”要来得致命。大脑一死,整个身体就瘫了。这是一种从物理消耗战,到神经瘫痪战的思维升级。
这种战术的崛起,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战争的想象。
它让指挥官这个角色,从战争中最安全的位置,一跃成为了最高危的职业。个人魅力、指挥艺术、计谋策略……这些东西,在铺天盖地的无人机和无孔不入的情报网面前,都显得那么脆弱。
你再能言善辩,能鼓舞人心,一颗导弹下来,什么都没了。
以前说,将军在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可能就是将军的办公室。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