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落下帷幕,结果一出来,不少人都在琢磨,这到底是谈出了眉目还是继续拉锯。要是光看特朗普谈判前那股子自信劲儿,估计谁都得以为事成了。他之前对外放话,说马上就能搞定中国,那口气仿佛协议已经揣进兜里了。可实际呢?谈了一天半,大家最关心的 24% 关税没取消,只是延期了。
更有意思的是,中方的通报就短短十个字:“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字越少,事越不简单,这态度明明白白,却又让人忍不住多琢磨几层。 而美俄之间那点摩擦,眼看着离所谓的决战只剩十天,特朗普突然对着中国摆起了迷魂阵,名理案例全是威胁,但中方当场就亮明了态度,不光没被唬住,还顺带向普京送了颗定心丸。美国的算盘打得有多精?中国又凭什么能稳坐钓鱼台?
要聊这次谈判,得先说说前情。中美贸易这摊子拉扯了这么久,早就不是简单的加不加税能说清的了。想当初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两边的关税跟做火箭似的往上冲,一度标到咱们对美方 145%,那会贸易往来基本快停摆了,说是脱钩边缘都不夸张。
后来第一轮谈判好不容易有了点进展,91% 的关税说取消就取消了,剩下那 24% 当时说好先延期 90 天,再坐下来慢慢谈。这 90 天时间一到,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呢,这 24% 到底能不能取消?要是能,说明两边关系缓和有戏;要是不能,那拉锯战怕是还得继续。
谈判开始前,特朗普团队先放了波烟雾弹,他们对外说这次谈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言下之意差不多就能签协议了。这话说出来,不少人都觉得难道美国真拿捏到中国的软肋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方这步棋打得挺精:一方面是给国内选民看,“你看我跟中国谈判多有成效,马上就能搞定”;另一方面也是想给中方施压,暗示再不让步,这最后 24% 也别想取消。更关键的是,美方还想把别的事扯进来当筹码,他们盘算着把中国买俄罗斯、伊朗石油的事也塞进谈判桌,意思是 “想让我们取消关税,行啊,先别买俄罗斯的油”。
可谈判桌上的实际情况跟特朗普预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谈了一天半,结果出来了:24% 的关税两边都同意继续延期,中方的反制措施也跟着延后 90 天。等于说两边又争取了三个月的缓冲期,能接着谈细节。单看这个结果,好像是各让一步,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背后全是较量。
最让人在意的是美国财长姆努钦在谈判后的那番话。按路透社的报道,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得相当直白,甚至带着赤裸裸的威胁。姆努钦说,他当场就警告了中国官员,要是北京继续买俄罗斯的石油,美方就会对中国采取措施,具体来说就是加征 100% 的关税。他还放话,任何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都要为此做好准备。
这话已经够嚣张了,更离谱的是他后面那句,姆努钦居然扯到了主权问题,说 “中国十分看重主权,美国不想侵犯中国主权,所以选择征收关税”。听听这逻辑:“我不想侵犯你的主权,所以我用加税威胁你”,这就好比有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还说 “我不想砍你,只是想让你听话”,简直是强盗逻辑。
中国的主权是什么?是核心中的核心,是红线中的红线,谁都碰不得。美方敢把刀架过来,就得有被当场怼回去的准备。果然,姆努钦这番警告有没有用?中方的通稿里对这事一个字都没提。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中方根本没把这威胁当回事,直接无视了。
咱们代表团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明明白白:严格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原则来,该谈的好好谈,不该谈的绝不相让。美国想玩极限施压那套,对不起,中国不吃这一套。谈判的时候,咱们的代表们表现得特别专业,也特别强硬,每一个议题都据理力争,尤其是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事,寸步不让。
为什么美国突然揪着中国买俄罗斯石油这事不放?说到底还是想把中国当成施压俄罗斯的棋子。最近这段时间,美俄关系越来越紧张,特朗普重新给乌克兰撑腰,还一个劲给俄罗斯发最后通牒,从一开始说 50 天内必须怎样,到现在只剩 10 天,眼看着两边的矛盾快到临界点了,可俄罗斯那边一点低头的意思都没有。
大家都知道,石油产业是俄罗斯的经济支柱,现在俄罗斯处于特殊时期,又被西方制裁着,石油出口就是它重要的钱袋子。美国想在这时候卡住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自然就盯上了中国,毕竟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
美方的心思很清楚:要是能逼着中国不买俄罗斯的石油,俄罗斯的收入就得掉一大块,压力自然就大了,说不定就会向美国妥协。可他们忘了,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根本轮不到第三方插手。俄罗斯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咱们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两国做石油生意完全是基于市场原则,是互利共赢的事。
从地理上看,中俄是邻居,石油通过管道运输,比从中东、非洲绕一大圈运过来方便多了,成本也低。对咱们来说,多一个稳定的能源供应来源,能保障能源安全;对俄罗斯来说,多一个靠谱的买家,能稳定经济。这是正经的生意,是两个主权国家的自由选择,美国凭什么插手?美方想让中国放弃买俄罗斯石油,无异于让咱们自己断了一条能源线,让俄罗斯少了一个重要市场,这不就是逼着两国自断经脉吗?用心也太险恶了。
中方这次在谈判桌上的态度,其实就是给普京送了颗定心丸:中俄的正常贸易,谁也别想干涉。
谈判结果出来后,特朗普估计挺郁闷。他原本信心满满,觉得凭着美国的实力,稍微给中国点压力,咱们就得妥协,可现实给了他两记响亮的耳光。
第一个噩耗是极限施压策略彻底失败了。这阵子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小动作不少: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想卡咱们的人才培养;禁止向 C919 大飞机出口发动机,想卡咱们的航空产业;现在又威胁要对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买家加 100% 关税。这些招看着挺吓人,实际上没什么用。
就说 C919 吧,咱们早就料到美国可能会卡脖子,这些年一直在自主研发发动机,虽然现在还没完全替代,但进度一直在加快,真等咱们自己的发动机成熟了,美国想卖,咱们还不一定买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能随便拿捏的国家了。咱们是世界工厂,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小到螺丝钉,大到高铁、航天设备,基本都能自己造;咱们有 14 亿人的大市场,任何国家的企业都不想失去中国市场;咱们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韧性强得很。
尤其是在稀土领域,咱们手里握着关键筹码,美国很多高科技产品,比如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机、精密仪器,都离不开稀土,没有稀土,这些产品的性能就得掉一大截。美国想在谈判中硬气,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软肋。
第二个噩耗是他的访华计划卡壳了。特朗普之前好几次说想来中国访问,觉得面对面谈能解决问题,可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想来可以,但得有正式邀请。这就把特朗普难住了:主动让中方发邀请吧,显得自己上赶着来,面子挂不住;不邀请吧,他自己喊了那么多次要访华,现在没下文,国内舆论也不好交代。这就好比他自己搭了个台子,结果发现没人给他递话筒,下不来台了。
其实不光是对中国,特朗普最近在其他贸易谈判中也挺不顺的。跟日本、欧盟签了些临时协议,可两边对协议内容的说法都不一样,明显还得接着谈;跟印度的谈判更是僵住了,印度直接放话:“你敢加 26% 的关税,我就同等反制”。这一系列事都说明一个问题:美国想通过贸易战重塑贸易规则,让全世界都听他的,这种企图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阻力。
这次谈判中国的表现可圈可点,既没因为美国的威胁乱了神,也没为了赶紧达成协议就轻易让步。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和自信。咱们为什么能这么稳?说到底还是实力给的底气。这些年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经济上,咱们从跟跑、并跑到有些领域甚至领跑;科技上,从模仿到自主创新,5G、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跟中国合作,因为咱们讲究互利共赢,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只想着占便宜,不吃亏。
就拿这次关税延期来说,中方的通报只有十个字,但分量很重:“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意思就是你美国把 24% 的关税延期多久,我的反制措施就跟多久,你不想取消,那咱们就继续耗着,谁也别想让谁吃亏。反观美方,特朗普还在对外说谈判很成功,但问他成功在哪,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样子,恰恰说明他心里没底。
可能有人会问,中美贸易问题难道就解决不了了吗?短期内估计很难有根本性突破,美国想遏制中国发展的心思没变,以后肯定还会搞些小动作。但中国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不再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咱们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把科技搞上去,不再被别人卡脖子;把经济稳住,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把产业链做强,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自身实力强了,美国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这次谈判的结果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实力才是硬道理。美国总想着用霸权那套来压中国,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 100 年前的中国了。当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就能打开中国的大门,逼着咱们签不平等条约;现在谁想再用威胁恐吓那套来占中国的便宜,简直是做梦。中国讲究平等互利、相互尊重,跟谁打交道都是这个原则:你尊重我,我就好好跟你谈;你想欺负我,那我也绝不手软。
特朗普这次估计是打错了算盘,他以为靠威胁、靠极限施压就能让中国妥协,却忘了中国有足够的底气跟他耗下去。稀土、市场、产业链、国际影响力,这些都是咱们的硬实力,也是谈判桌上的资本。未来中美之间的谈判还会继续,摩擦可能也少不了,但只要咱们自己稳住阵脚,不断增强实力,就不怕任何风浪。毕竟这个世界早就不是美国一家独大了,多极化才是大势所趋。美国要是看不清这一点,还想着到处当世界警察,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跟中国打交道,靠的从来不是威胁和恐吓,而是平等和尊重。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