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星源智机器人,获2亿融资,抢占机器人大脑赛道

发布日期:2025-09-19 05:25 点击次数:56

最近,科技圈里出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值得咱们大伙儿聊一聊。

北京有家叫“星源智机器人”的公司,刚刚成立满一个月,就像个刚出生的婴儿,结果一出手就拿到了2亿元的天使轮融资。

您没听错,是2个亿,还是在公司刚注册完一个月的时候。

这钱不是一个人给的,背后站着一长串投资界的大佬,比如高瓴、中科创星这些我们常在财经新闻里听到的名字,甚至连机器人行业的同行,像智元机器人这样的公司,也掏钱来投资。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能有这么大的魔力,让这么多精明的资本家抢着送钱?

难道是发现了什么未来的宝藏吗?

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可能改变我们未来生活的大趋势。

咱们得先弄明白这家公司到底在干什么。

他们挂在嘴边的词叫“具身智能”,听着特别玄乎,但说白了,就是要给机器人装上一个真正能思考的“大脑”。

咱们现在家里用的扫地机器人,或者工厂里流水线上的机械臂,虽然也叫机器人,但其实有点“笨”。

它们只能严格按照人编写好的程序来干活,比如“往前走,碰到障碍物就转弯”。

你把家里的家具换个位置,扫地机器人可能就找不到北了;流水线上的零件稍微放歪了一点,机械臂可能就抓不起来了。

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理解”能力,它们不知道自己碰到的是墙还是沙发,也不知道要抓的是个杯子还是个苹果。

它们只是在执行命令,而不是在思考。

而星源智要做的,就是彻底改变这个现状。

他们要打造的,是一个能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理解”这个物理世界的通用大脑。

什么叫理解?

就像我们看到一个杯子,我们脑子里马上就知道,这是用来喝水的,它是易碎的,如果里面冒着热气,那它就是烫的,我们不能直接用手去摸杯身,得去拿杯柄。

这个基于观察、分析、并结合过往经验做出判断的过程,就是“理解”。

星源智的目标,就是让机器人也具备这种能力,让它们从一个只会“听指令干活”的机器,变成一个能“自己看、自己想、自己做”的智能体。

那么,他们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这就得说到他们选择的一条和国外主流不太一样的技术路线。

现在国际上搞机器人大脑的公司,很多走的是“云端大脑”的路子。

这是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就像咱们玩云游戏,机器人本身就像一个显示器和手柄,它在现场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收集各种信息,然后通过网络把这些信息传到一个非常遥远的、算力超强的“云端服务器”上。

云端的超级大脑分析完这些信息后,再下达指令,告诉机器人下一步该怎么做,比如“向左转三度,伸出手臂,用五成的力气抓住那个物体”。

这个模式听起来挺好,但实际用起来问题不少。

首先是延迟。

网络再快,数据一来一回总需要时间吧?

在一些需要快速反应的场景,比如精密的工业装配,或者自动驾驶,零点几秒的延迟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误。

其次是太依赖网络。

如果工厂的信号不好,或者机器人在地下、野外等没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工作,那这个“云端大脑”不就断线了吗?

机器人立马就变成了“植物人”,动弹不得。

最后就是成本,云端服务器的算力是按时间收费的,机器人开机工作,云端就在烧钱,如果要部署成千上万个机器人,那这个持续的费用会是个天文数字。

星源智就聪明地绕开了这条路,他们选择了一条更难,但可能更靠谱的路——“端侧智能”。

他们不搞什么远程遥控,而是下大力气,直接做了一个超级强大的“本地大脑”,一个可以安装在机器人身体里的微型计算平台。

这个平台的算力据说高达2070Tops,这个数字咱们普通人可能没概念,简单理解就是,它的计算能力已经强大到足以在机器人自己身上,直接运行那些非常复杂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这么做的好处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大脑就在自己身上,看到什么就能立刻反应,几乎没有延迟,这让机器人的动作更精准、更安全。

因为它不依赖网络,所以不管是在深山老林还是在地下矿井,只要有电,它就能独立思考和工作,适应的场景一下子就广阔了。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一次性的硬件投入,买了这个“大脑”装上去就行,后面没有持续不断的云服务费。

对于想要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来说,这笔经济账算下来,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可以说,星源智的这个选择,是在给机器人行业打造一个全新的、更接地气的技术基座。

当然,光有强大的硬件还不够,大脑里运行的“思想”——也就是那个“物理AI模型”才是关键。

星源智的大脑,厉害就厉害在它能完成一个“理解-规划-决策”的完整思考过程。

我们还是用拿杯子举例子。

一个传统的机器人接到“拿水杯”的指令,它只会机械地执行:扫描物体、移动、抓取。

但如果装了星源智大脑的机器人,它的内心活动可就丰富多了。

它首先通过视觉“理解”:哦,这是一个玻璃杯,里面有液体,看起来很满,杯壁光滑,可能有滑落的风险。

然后它开始“规划”:为了稳妥,我不能抓杯身,最好是抓杯柄;抓取的时候力气要刚刚好,太小了会掉,太大了会捏碎。

最后它才做出“决策”并执行:调整好姿势,用最合适的力度和角度,稳稳地拿起杯子。

您看,这个过程是不是已经很有我们人类思考问题时的味道了?

更厉害的是,这个大脑还是“通用”的。

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不挑机器人“身体”,不管是带轮子的,还是带履带的,不管是人形的,还是只有一条机械臂的,只要硬件接口能对上,就能把这个大脑装进去,让这些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都变得智能起来。

这就好比是电脑界的Windows系统,或者手机界的安卓系统,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底层能力,让所有的硬件厂商都能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整个行业的门槛和成本。

能做出这么牛的东西,背后的人肯定不简单。

这家公司的核心团队配置,可以说是顶配了。

CEO叫刘东,以前在京东负责智能驾驶业务,是个把技术变成产品、再把产品卖出去挣到钱的高手,他懂市场、懂落地。

联合创始人穆亚东博士,是北京大学的顶尖科学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是世界前沿水平。

一个掌舵商业方向,一个提供核心技术炮弹,这种“科学家加商业精英”的组合,让投资人看到了一个清晰的、能把顶尖技术转化成巨大商业价值的路径。

这就像一支球队,既有能进球的世界级前锋,又有能运筹帷幄的顶级教练,想不赢都难。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星源智一个月拿2个亿,并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资本市场对他们技术方向、团队能力和未来市场的高度认可。

这件事告诉我们,人工智能正在从电脑里的虚拟世界,大步流星地走进我们生活的物理世界。

未来,无论是工厂里的智能制造,还是仓库里的自动分拣,甚至是走入我们家庭的智能保姆,都离不开一个能理解世界的“大脑”。

星源智现在做的,就是在抢占这个未来万亿级市场的核心生态位。

他们打造的这个软硬件一体化的通用大脑,有可能成为未来机器人时代的“安卓”,而这一次,这个机会正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企业自己手里。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