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扔下了一颗炸弹。
“我们的‘猎鹰’,把他们7架飞机打成了废铁。”
话音刚落,全球媒体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这不仅是抽在印度“零损失”说辞上的大耳光,更是把今年5月那场空中对决,又一次推到了聚光灯下。
英国人把账单拍桌上了
谢里夫这番话,可不是空口白牙。他挑在联合国的舞台摊牌,时机简直绝了。直接点名道姓:5月7号,52分钟,我们干掉了7架印度战机。其中,有4架是印度视若珍宝的法国“阵风”。
如果说总理放话还有点政治作秀的成分,那英国老牌军事杂志《空军月刊》九月刊的报道,就是一记结结实实的“技术性击倒”。
这家伙在全球军迷圈里分量极重,它直接把被击落的四架“阵风”战机编号给亮了出来:BS001、BS021、BS022、BS027。
这还没完,报道顺藤摸瓜,说可能还有四架“阵风”带伤跑了。法国那边其实早有风声,说空战那会儿,印度空军有八架“阵风”突然“失联”,信号全无。
这下账就清楚了。4架“阵风”之外,还有一架苏-30MKI、一架米格-29UPG和一架幻影-2000。不多不少,正好七架。巴基斯坦这边,毫发无伤。7:0,这个比分,对印度空军来说,比挨一顿揍还难受。
飞机再多也怕抱团的
这结果让一群军事专家眼镜碎了一地。论飞机数量和型号,印度明明占着上风。巴基斯坦是怎么做到零封对手的?
《空军月刊》的编辑一语道破天机:这根本不是什么空中骑士单挑,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现代化群殴。
导火索是印度的“辛杜尔行动”,对着巴基斯坦境内目标一通导弹乱射。但他们没想到,巴基斯坦的反应又快又狠。
巴空军战机紧急升空,但根本没跟印度人玩近身肉搏。飞行员开着中国产的歼-10CE,在150公里外,一个印度人的影子都看不见的地方,就把霹雳-15E超视距导弹发射了出去。这种“开图杀人”的打法,让“阵风”一身的本事还没使出来,就变成了活靶子。
中国制造,一战封神?
歼-10CE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背后,是ZDK-05预警机在天上开着“上帝视角”,地面雷达站负责查漏补缺,织成了一张天罗地网。整个战场对巴基斯坦来说,几乎是单向透明。
反观印度那边,苏-30、“光辉”、“阵风”一堆明星战机凑在一起,却像一支临时组建的球队,各打各的,毫无配合。信息传不到,战术对不上,活该输得这么惨。
这场仗打完,影响早就超出了南亚。全世界的军火商和智库,都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中国。歼-10CE和霹雳-15E的实战首秀,简直是效果最好的广告。BBC都说,以后谁想买武器,都得重新掂量一下“中国制造”的分量。
巴基斯坦外长也毫不掩饰,公开感谢中国老铁。说正是靠着歼-10CE,才让空军扬眉吐气。这话里,有炫耀,更有底气。南亚的天空,因为“中国制造”的加入,彻底变了天。
结语
最有意思的是,这边战报还没凉透,印度那边就宣布,要再买114架“阵风”战斗机。这笔单子要是成了,印度就成了法国之外最大的“阵风”用户。
这个决定,听着挺硬气,其实满是辛酸。自家的老飞机等着进博物馆,买美国和俄罗斯的飞机又各有各的麻烦。国产的“光辉”战机,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掰着指头算算,“阵风”除了体系对抗打不过歼-10CE,本身好像也没啥大毛病。
但这场空战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现代战争,早就不是靠堆几件先进装备就能赢的时代了。能不能把手里的牌,整合成一套高效运转的作战体系,才是胜负的关键。印度如果不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就算买再多的“阵风”,恐怕也只是为对手的战绩榜上,再添几个昂贵的数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