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一场看似常规的炮兵射击训练比赛,近日因朝媒的特殊报道方式引发外界高度关注。8 月 11 日,朝鲜 “人民军大联合部队所属炮兵部队射击训练比赛” 在众人目光中展开,军 W 副委员长、中 Y 书记朴正天元帅的到场观摩,被朝中社以 20 张照片的超规格阵容记录,其中 5 张以他为主角 —— 这样的待遇,此前更多出现在金正恩的 “一号活动” 报道中。
报道规格里的 “地位密码”
熟悉朝鲜媒体报道规律的人都知道,不同层级的活动有着严格的报道尺度。此前,内阁总理朴泰成和最高人民会议议长崔龙海的单独活动报道,通常只有两三张照片,篇幅远不及核心政务活动。但这次,朴正天观摩炮兵比赛的报道不仅配图数量远超前者,还呈现出与金正恩活动报道相似的 “仪式感”:军团长等官员后排站立,工作人员手持小本记录 —— 这一场景,与金正恩出席重要活动时的画面如出一辙。
更值得玩味的是,同日朝中社对朴泰成视察地方的报道,虽登上《劳动新闻》头版二条,却仅配两张照片,与朴正天在二版头条的 “重兵把守” 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报道资源的倾斜,难免让人联想到此前关于朴正天 “重新入常” 的猜测。尽管朝方尚未公开证实,但媒体用镜头投出的 “信任票”,已释放出耐人寻味的信号。
迫击炮里的 “威慑哲学”
如果说报道规格暗示着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那么比赛本身则是朝鲜对外释放的军事态度宣言。与以往侧重远程火炮不同,此次比赛主角是口径各异的迫击炮 —— 这种常用于短兵相接的战术武器,被朝媒赋予了 “彰显压倒性战斗力” 的象征意义。
朝媒明确表示,比赛是为了 “遏制边境外的军事匪徒,维护国家主权”,这与国防相努光铁 8 月 10 日谈话中 “严正行使自卫权” 的表述形成呼应。一边是 “逾越界线就反击” 的强硬表态,一边是迫击炮实弹演练的行动支撑,朝鲜用 “言出必行” 的姿态,回应着美韩 “乙支自由护盾” 联合军演带来的紧张氛围。
细究迫击炮的战术定位,更能读懂其中深意:既可以将火力延伸至敌方领土,呼应金正恩 “战时收复平定南方” 的战略构想;也能在本土防御中形成近距离压制,体现 “寸土不让” 的决心。这种 “进可攻、退可守” 的武器选择,恰是朝鲜 “透彻对敌意志” 的生动诠释。
从炮兵局长到获奖部队:细节里的军事逻辑
比赛现场的细节同样暗藏玄机。陪同朴正天的总参谋部炮兵局局长俞昌善少将,此前担任吴振宇炮兵综合军官学校校长,曾多次陪同金正恩视察炮兵训练。从炮兵院校主官到炮兵部队最高指挥官,俞昌善的职务变动,折射出朝鲜对炮兵部队专业化建设的重视。
而获得 “名炮手” 荣誉的第 9 军 55 机械化步兵旅 6 营 82 毫米迫击炮兵连,来自改编后的二线军团,防区位于咸镜北道 —— 这一区域的战略重要性,让这场 “普通比赛” 的实战意味更浓。正如朝媒强调的 “无试射命中” 考核标准,朝鲜军队正在用近乎实战的训练,强化应对边境局势的能力。
这场炮兵比赛,既是朝鲜军队战斗力的展示,也是其内部权力运行逻辑的一次 “公开演示”。当朴正天的身影与迫击炮的硝烟交织在报道中,半岛的紧张局势又多了一层值得解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