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的“连锁反应”,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快。
最出风头的当然是歼-10CE和霹雳-15E,但真正悄悄赚到的,是那套巴基斯坦防空部队手里的中国造猎鹰80。
一夜之间拦下13架反辐射无人机,其中击落12架,这个成绩放在哪国防军宣传片里都能当封面。而且这不是演习,是实打实的高强度饱和攻击。
猎鹰80其实就是红旗-16A的出口版,5米长,发射重量690公斤,射程40—50公里,速度可达3马赫。它那套S波段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能撑到200公里,同时锁定超过140个目标,让四辆发射车上的24枚导弹一次就能招呼十几个来犯的空中目标,这才叫防空网。
巴基斯坦这次扛住了印度的报复性空袭,靠的就是它的抗饱和能力。这场实战等于帮中国武器做了一场免费广告。马来西亚就坐不住了。
其实早在2014年,猎鹰80刚亮相时马来西亚就心动过,当时甚至打算花10亿美元连技术一起买走,只是后来种种原因没成。结果现在一看巴铁的表现,这颗“种子”立马破土发芽,变成了采购谈判。
马来西亚的采购安排叫PMK13五年计划(2026—2030年),首批导弹就是在这个阶段买,然后每个五年计划加三套,逐步织出一张覆盖全国的防空网。
进入这场竞标的还有韩国的L-SAM和欧洲的SAMP/T。L-SAM射程150公里,结构模仿俄制S-350,甚至能兼容反导拦截弹和防空导弹,技术规格看着唬人。SAMP/T是“紫菀30”的陆基版本,射程120公里,机动性好,也兼顾防空反导。
但问题来了。这两套系统的报价,把马来西亚吓得直摇头。
伊拉克买了8套L-SAM,花了26亿美元,平均每套3.25亿美元;乌克兰拿到的4套SAMP/T是2.69亿美元一套。反观猎鹰80,巴基斯坦2014年买3套才花了2.657亿美元,单价8800万美元。就算加上通胀,也没法和韩欧的动辄两三亿美元一个平台相比。
马来西亚的现实很骨感——2024年国防预算41.6亿美元,可真能用来添置新装备的,也就10到12亿。钱不够,它就只能抠着算。印度能帮它的苏-30MKM整合布拉莫斯导弹,就是因为便宜,至于靠不靠谱,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猎鹰80最大的杀手锏就是便宜加够用。的确,原型号射程短了点,可中国已经推出了射程70公里的猎鹰80EV,配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更上一层楼,价格还是压得住。
在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要是只看账本和战场表现,猎鹰80赢面很大。毕竟那一夜的十二连杀,不是PPT做出来的。
但国际军贸从来不是简单的性价比比拼。如果韩国真下狠心赔本抢单,把价格压到两亿美元以下,这买卖就有得掰扯了。防空体系这种核心防务装备,一旦绑定某国,还会牵出培训、维护、备件供应等长期依赖关系,这些都能被当成外交筹码。
猎鹰80接下来能不能在马来西亚落地,不仅看性能和价格,还得看看各方在背后怎么动棋。
印巴边境夜空里的那些导弹尾焰,可能已经照亮了东南亚军火市场的下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