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毛主席爱将打死上司,战士们要求抵命,毛主席为何下令:留条活路

发布日期:2025-07-11 14:33 点击次数:131

陈伯钧作为毛泽东的得力部下,因枪击其上级吕赤引发重大事件。获悉此事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作出指示:"......应当给予生路......"

根据当时的军事法规,杀人者必须偿命,但毛泽东主席为何会发出这一特殊指令?这要从那声枪响说起。

1928年,毛主席为提升红军军事素养,组建了工农革命军教导队,由吕赤担任队长,陈伯钧出任副队长。

工农革命军教导队组建后,吕赤和陈伯钧的配合相当默契,这得益于两人深厚的交情。作为四川老乡和黄埔军校同窗,加上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不仅经常探讨革命工作,更多时候还会互相打趣。

出人意料的是,陈伯钧竟持枪击毙了上级吕赤。得知此事后,毛泽东立即皱起眉头,迅速要求查明事件经过。

陈伯钧持有一把老式手枪,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枪支极为珍贵,他对其格外珍惜。然而,这支枪的扳机存在故障,无法正常射击。每当陈伯钧向吕赤展示时,吕赤总会调侃道:“你那枪打不响,和半斤铁没啥区别。”

空闲时,陈伯钧常常把玩那支老式手枪。某日,当吕赤率领部队外出执行打土豪任务时,他再次摆弄起这支枪,意外地将其修好了。欣喜之余,他迫切期待吕赤早日归来,好展示这个修复成果。

夜幕降临时,陈伯钧终于等来了吕赤。一见到他,陈伯钧立即持枪上前,兴奋地向他打招呼。

"报告队长,您瞧瞧,这支手枪已经完成修复,不再是之前那块废铁了。"小张兴奋地向队长展示着焕然一新的武器。

陈伯钧话音未落,扳机已被他扣下,一颗子弹瞬间射出,精准命中吕赤面部。吕赤还未来得及反应,便已倒地不起。

目睹这一幕的官兵们无不义愤填膺。尽管清楚陈伯钧并非蓄意为之,可他的枪击直接导致上级身亡,众人一致坚持要他付出生命的代价。

获悉事件详情后,毛泽东对吕赤的牺牲深感惋惜。尽管他清楚陈伯钧并非故意,但这一行为确实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毛主席对陈伯钧非常了解且极其信赖。

1927年9月,陈伯钧初次与毛主席相遇。当时,他正承担新兵训练任务,恰巧在河边遇见散步的毛主席。陈伯钧随即抓住机会,打算就自己的职责向主席请教。

陈伯钧走近时,毛主席热情地向他打招呼,随后与他展开了交谈。在得知陈伯钧的姓名、年龄和家庭情况后,毛主席微微点头,接着询问:“你之前做过哪些工作?有没有上过学?”

面对毛主席,陈伯钧面带微笑地答道:"我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就读,随叶挺将军参与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役,入党也是在战火纷飞的前线。"

陈伯钧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他的肩膀被主席轻轻拍了几下。“不错嘛!”主席面带笑容说道,“既有黄埔军校的经历,又是党员,像你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党急需的。”

陈伯钧就新兵的政治军事训练问题向毛主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两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主席全程专注聆听,并在讨论中适时提出个人见解。这次谈话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临别之际,陈伯钧的手被毛主席紧紧握住,主席语重心长地叮嘱:"努力工作,坚定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陈伯钧不住地点头称是。

早在1927年初,陈伯钧在军校就曾现场聆听过毛泽东的演讲,这并非他首次与这位伟人相遇。

在聆听毛主席的演讲时,陈伯钧被其通俗易懂且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所打动。这场演说给陈伯钧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他对主席产生了由衷的敬仰。

与毛泽东的深入交流让陈伯钧获益匪浅,他对领袖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这次会面同样让毛泽东对陈伯钧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7年下半段,陈伯钧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抵达时正值毛泽东因脚部受伤在此疗养。

1927年12月,毛主席的脚伤显著恢复后,决定离开山上。工作安排妥当后,他主动联系陈伯钧,表示:“伯钧同志,我的脚伤差不多好了,打算去茶陵。那边情况不太明朗,我有点担心,希望你能陪我去一趟,你觉得怎么样?”

从这一事实可以明显看出,毛泽东对陈伯钧的信任程度相当深厚。

得知毛主席指派自己执行护送任务,陈伯钧立即欣喜地点头应允。

在护送毛泽东同志期间,陈伯钧获悉一营团长等人叛变致使战事受挫,队伍不得不向南转移。获知此事后,毛泽东果断作出决定:立即解除叛变者的职务,将其押解回井冈山接受审查,同时命令部队调转方向,朝宁冈县砻市进发。

毛主席迅速致函中共永兴县委,向同志们通报了部队即将前往永新地区开展行动的计划,并要求他们做好相应准备。

陈伯钧被毛主席召到身旁,受命执行送行任务。当他即将离开时,主席再次叮嘱:"夜晚寒冷,务必谨慎行事。"

陈伯钧频频点头,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毛主席的关怀话语温暖了他的心。

在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将蔡钟和张令彬召集到身旁,商讨陈伯钧的处置方案。回忆往事,他不禁发出一声叹息。蔡钟时任教导队党支部书记,张令彬则是士兵委员会主席。

蔡钟与张令彬对此事深感遗憾。虽然按照常理,杀人者理应偿命,但在当时革命背景下,红军干部严重不足,两人也难以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

经过长时间的寂静,毛泽东主席率先打破了沉默。

吕赤被陈伯钧误杀后,同志们纷纷要求以命抵命。然而,是否考虑过,失去一位优秀同志后,再牺牲另一位,对革命事业是否有益?既然这并非蓄意伤害,我认为应当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让生者继续完成逝者未竟的事业。请士兵委员会商议,给予其恰当的惩处。

蔡钟和张令彬听完毛主席的指示,觉得这个方案很可靠,经过讨论,主席随即做出了决定。

陈伯钧被处以留党察看处分,免于死刑,同时受到40下手板惩罚。

毛主席在发布命令时意识到处理此事颇为棘手,随即召集部队发表讲话。他指出:"吕赤同志品行端正,陈伯钧同志也并非存心作恶,只是在与吕队长嬉闹时枪支意外走火酿成悲剧。这两位黄埔军校出身的同志都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正是我们急需的人才。如果只悼念其中一位,另一位又该如何纪念呢?你们觉得我的提议是否妥当?"

毛主席的讲话使战士们逐渐平静下来,但仍有人提出质疑:"陈伯钧杀人一事难道就这么算了?"

毛泽东立即表示不同意,说道:

"绝不允许!虽然不要求他以命抵罪,但必须给予惩处。陈伯钧不仅要独自承担吕赤同志未竟的任务,还要接受相应的纪律处分。"

毛主席的讲话既严谨规范又充满人情味,战士们听后一致表示赞同。

毛主席在安抚完战士们后,对陈伯钧说:“你误杀吕赤同志是重大过失,必须深刻反省。虽然免去死刑,但需受40大板以示惩戒,望你引以为戒。”

听到这番话,陈伯钧的目光转向毛泽东,眼中已泛起泪光。

在毛主席的庇护下,陈伯钧得以幸存。这一决策不仅挽救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更彰显了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为革命事业保存了重要力量。

陈伯钧后来被誉为"铁屁股",这个称号源于他在战场上总在最危急关头担任后卫,为全军断后。

陈伯钧的卓越战功深得毛主席赏识。红军抵达陕北后,主席多次专门召见他,并设宴款待。两人每次会面都相谈甚欢,话题源源不断。

1955年,陈伯钧荣获上将军衔。此后数十年间,他始终恪守党和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力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才智与精力。

陈伯钧将军于1974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