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算力行业真是热闹非凡,光模块、服务器、液冷技术这些拗口的名词突然成了香饽饽。中际旭创净利润预增86%,新易盛更是夸张,直接干出385%的增幅。工业富联的AI服务器业务增长60%,800G交换机收入一个季度顶去年全年三倍。这数据亮得晃眼,连我这种见惯大场面的老油条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但你知道吗?就在散户们对着这些亮眼业绩流口水的时候,机构们早就在暗地里把成本做得比海底捞的服务员还低。这让我想起2007年那波资源股行情,业绩一个比一个漂亮,最后接盘的散户现在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看这张图
这张图很有意思,它展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好股票必须控制成本。巴菲特买可口可乐,7年时间慢慢建仓,把成本控制在3.25美元。现在算力股的这些机构们,玩的也是同样的把戏。别看股价老高,实际成本不高。
一、业绩狂欢背后的数字游戏
光模块企业确实赚得盆满钵满,但你要是以为这就是买入的理由,那可就太天真了。我研究过太多这样的案例:当业绩公告出来的时候,往往就是机构准备出货的时候。这不是阴谋论,而是赤裸裸的利益博弈。
就拿新易盛来说,327%的净利润增长确实惊人。但你知道吗?早在今年一季度,就有大量机构资金在悄悄布局。等到半年报预增公告出来,股价已经涨了快两倍。现在冲进去的散户,大概率是在给机构抬轿子。
二、机构如何玩转成本游戏
机构建仓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会选择一个狭窄的区间反复震荡,把成本一点点做下来。这个过程中,"机构库存"数据会提前反应。等散户看到业绩暴增冲进去的时候,人家早就把成本控制得妥妥的了。
看看四方科技这个案例:
注意看橙色柱体代表的"机构库存"数据。在股价启动前,这个数据就已经开始活跃了。机构们压着股价不动,就是在做成本。等成本做到位,拉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只股票后来40%的涨幅,早就在机构的算计之中。
川大智胜更是个典型例子:
概念炒作大家都知道,但关键是什么时候介入。从数据上看,第一个涨停板之前,"机构库存"就已经开始活跃了。等概念炒起来的时候,机构的成本早就低得令人发指。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三、不是所有业绩增长都能带来收益
对比一下华统股份的走势:
同样是中小盘股,为什么它就没能复制川大智胜的走势?很简单,机构没有做成本的过程。"机构库存"数据一直很平淡,说明大资金根本没看上它。对于投资者手头持有的股票,背后的机构是在积极参与还是消极躲避呢?
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业绩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机构的成本控制过程。没有机构参与的业绩增长,就像没有观众的独角戏,再精彩也无人喝彩。所以后面的行情,以下4点是很重要的。
不要被表面业绩迷惑,多关注"机构库存"这类反映真实资金动向的数据学会识别机构的成本控制过程,这比预测业绩更重要新兴领域往往有更多机会,但要区分真成长和伪概念量化工具是普通投资者最好的朋友,它能帮你看到肉眼看不见的资金动向
在这个市场上,数据和工具就是你的武器。没有这些,你永远是在裸奔。那些亮眼的业绩数字就像T台上的模特,看着养眼,但真要过日子,还得看柴米油盐的实际数据。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