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四渡赤水:蒋介石四十万大军,愣是被三万人遛成了狗

发布日期:2025-08-21 13:46 点击次数:62

四渡赤水:蒋介石四十万大军,愣是被三万人遛成了狗

1935年初的中国大西南,那叫一个天罗地网。蒋介石调集了四十万大军,铁了心要把中央红军这三万多疲惫之师,一口吞在贵州的山沟沟里。

当时红军的处境,说句不好听的,跟瓮里的鳖没啥区别。刚打完土城战役,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前面是长江天险,后面是几十倍的追兵,天上还有飞机盯着。换了谁,都得觉得这盘棋是死局了。

可偏偏,这支队伍里有个不信邪的毛泽东。他接手指挥权没多久,就给所有人上演了一出什么叫“兵者,诡道也”的活教材。

一月份,遵义会议刚开完,大伙儿心气正顺,准备北上和红四方面军会合。计划挺好,可现实骨感得很。老蒋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早就把路堵死了。土城那一仗,本来想打个伏击,结果情报有误,一头撞上了川军的增援部队,硬生生把伏击打成了硬碰硬的攻坚,那损失,真是让人心疼。

眼看就要被包了饺子,毛泽东当机立断,一个字:撤!全军掉头,连夜从元厚、土城这些地方,第一次渡过了赤水河,钻进了川南。这一手,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简直是狼狈逃窜。可老蒋不知道,他以为的“追穷寇”,其实是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第一步。

老蒋一看红军进了川南,立马就把主力部队呼啦啦全调了过去,寻思着这回总能逮住了吧。他哪儿能想到,人家压根就没想在川南待着。二月中旬,就在国民党军主力在川南扑了个空,累得人仰马翻的时候,红军一个猛子,又扎回了赤水河。

这就是二渡赤水。从太平渡、二郎滩,神不知鬼不觉地杀了回来,一记漂亮的回马枪,直捣黔北。这时候的黔北,兵力空虚得像个纸糊的灯笼。红军二话不说,连克桐梓、娄山关,最后居然又把遵义城给拿下了!

这一仗打下来,红军长征路上头一次扬眉吐气,缴获无数,士气大振。消息传到贵阳,据说蒋介石气得把桌子都掀了,立马飞到重庆亲自督战,发誓要把红军围死在遵义。他觉得,这回你总跑不了了吧?可他还是太天真了。

毛泽东压根就没想在遵义跟人死磕。三月中旬,红军在茅台镇,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这次玩得更花。又是大张旗鼓地修船,又是故意让电台发些乱七八糟的假情报,摆出一副“我就是要从这儿北渡长江”的架势。

老蒋手下的滇军孙渡部队一看,哎哟,这还了得,赶紧急行军去堵金沙江的口子。云南王龙云心里也打着小算盘,他巴不得蒋介石的中央军和红军在自己地盘外头斗个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利,所以对堵截红军这事,也是半推半就,出工不出力。

结果呢?滇军一走,贵阳城瞬间就空了。蒋介石本人就在贵阳,身边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毛泽东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主力部队悄没声息地一个大迂回,直扑贵阳。这一下可把老蒋吓得魂飞魄散,要是连自己的“行营”都被端了,那可就成了天大的笑话。

他慌忙下令让滇军火速回援。滇军这一撤,金沙江的防线自然就土崩瓦解。红军的目的达到了,压根就没真想打贵阳,只是虚晃一枪,就把追兵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绝的还在后头。

三月下旬,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又回到了黔北。这时候,整个国民党军的部署已经被彻底打乱,主力部队全被调到西边去了。红军趁着这个空档,轻轻松松南渡乌江,跳出了包围圈。

最神来之笔的,是军委二局的曾希圣。这位破译天才,直接用国民党军的密码,模仿蒋介石的口吻,给吴奇伟、周浑元这些追得最紧的国民党将领发了份假电报,把他们调去了完全错误的方向。等这几位将军发现上当,红军早就没影了。

整个四渡赤水,就像一盘精妙绝伦的棋局。毛泽东是那个顶级的棋手,他根本不跟你拼子力,而是通过不停地调动、穿插、佯攻,把对手四十万大军搞得晕头转向,疲于奔命。

说白了,蒋介石输在哪?他不是不会打仗,而是他的指挥体系太僵化了。中央军、川军、滇军、黔军,个个心怀鬼胎,谁都想保存实力,让别人去啃硬骨头。这种“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默契,让国民党军看似庞大,实则一盘散沙。

反观红军,虽然人少装备差,但指挥高度统一,行动力极强。利用国民党军内部的矛盾,在夹缝中闪转腾挪,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今天我们复盘这段历史,常常会惊叹于毛主席的“上帝视角”。可哪有什么上帝视角,背后全是硬功夫。红军的情报工作做得太出色了,国民党军的电报,十封有八封都能被破译,指挥部的行动意图,毛泽东比前线的国民党将军知道得还早。这信息差,在战场上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整个过程,红军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面对一头体型庞大但行动笨拙的巨熊。猎人不断地骚扰、挑逗,引诱巨熊在崎岖复杂的贵州喀斯特地貌里来回奔跑,消耗它的体力,最终把它活活累垮。

四渡赤水,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绝地反击,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领导艺术的巅峰体现。它告诉我们,在绝对的劣势面前,死板硬拼是下下策,灵活机动,用脑子打仗,才能找到那一线生机。这场战役,也彻底奠定了毛泽东在红军中无可替代的领导地位。

说到底,蒋介石的失败,是一种必然。他不懂得什么叫“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总想着用绝对的实力去碾压。可他面对的,是一个将《孙子兵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的对手。所以,他最后只能去岛上当他的“岛主”,也就不足为奇了。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