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的一个清晨,美国总统尼克松站在中国某军营的宿舍里,盯着眼前那张床铺直发愣。
床上的被子叠得跟刀切豆腐似的,四四方方,棱角分明,连个褶子都找不着。
他伸手摸了摸,硬邦邦的,差点以为里头塞了块木板。
"好家伙,这哪是拿来盖的,分明是件艺术品!"尼克松心里直犯嘀咕,回头看看自己带来的随行人员,一个个脸上都写着"见鬼了"三个大字。
回到美国后,尼克松立马召集五角大楼那帮人开会。"你们是没看见,中国军人那被子,啧啧,跟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拍着桌子下令,"咱们也得整这个'中国方块',必须整!"命令传到基层部队,大兵们一听就炸锅了。有个德州来的壮汉拎着软趴趴的军用毯子直瞪眼:"长官,您确定这不是在逗我?这玩意儿叠方块?我奶奶的抹布都比它板正!"
训练第一天简直成了灾难现场。有个来自佛罗里达的小伙子跪在床上跟被子较劲,汗珠子吧嗒吧嗒往下掉。"见鬼,我宁愿去跑十公里负重越野!"他边叠边骂,结果手一抖,好不容易成型的"豆腐块"瞬间塌成一团。旁边来自纽约的战友笑得直拍大腿:"得了吧,就你这手艺,叠煎饼都够呛!"教官站在门口直摇头,心想这帮美国佬怕是没戏。
这场闹剧持续了不到半年就草草收场。五角大楼最后出了份报告,大意是说中国军人能把这套玩出花来,美国大兵还是更适合简单粗暴的风格。有个退役的海军陆战队员后来在采访里吐槽:"那段时间简直噩梦,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跟被子打架。要我说,有这功夫不如多练练枪法。"
这事传到中国军营,老兵们听了直乐呵。有个当了十二年兵的老班长说:"咱们从进军营第一天就开始练这个,新兵蛋子谁没为叠被子流过泪?"他记得有个新兵死活叠不好,半夜打着手电偷偷练习,结果被查寝的连长抓个正着。本以为要挨骂,没想到连长蹲下来手把手教他,说这玩意儿练的不是手艺,是心性。
卢旺达的军官们倒是真把这套学去了。他们请了中国教官去指导,刚开始那些黑人士兵也懵,被子叠得跟烂抹布似的。中国教官也不急,就让他们天天练,边练边喊中文口令。三个月后再看,嘿,还真像那么回事了。后来国际阅兵式上,卢旺达方阵走得那叫一个齐整,把不少老牌军事强国都给震住了。
网上关于这事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这是形式主义,纯属浪费时间。可参加过国际军事比赛的老兵不这么看:"你们是没见过那些连被子都整不利索的部队,上了战场枪都能装反。"这话虽然夸张,但也不是全没道理。就像健身房里那些嫌基础动作枯燥的新手,总想着直接玩高难度,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如今各国军营里,有的还在坚持这套,有的早就放弃了。俄罗斯军人喜欢把被子卷成圆筒,法国人干脆往柜子里一塞了事。倒是中国军人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地叠着"豆腐块"。有外国记者曾经问过,得到的回答挺有意思:"当兵的不就是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吗?"这话听着简单,细品还真有那么点味道。
要说这"豆腐块"到底有啥用,可能就像那个退伍多年的老兵说的:"现在回家叠个毛巾被,我老伴都说跟商场橱窗里摆的似的。"习惯这东西,养成了就是养成了。就像那些年每天早上的三分钟,不知不觉就刻进了骨子里。外人看着可能觉得小题大做,可当过兵的都明白,有些东西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本文就是要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引导想法。要是有侵权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