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2026居民医保缴费已出!多地涨价,这钱花得值吗?

发布日期:2025-08-26 11:17 点击次数:145

最近,全国多地陆续公布了 2026 年居民医保缴费标准,不少地方的个人缴费又涨了。

比如珠海普通居民从去年的 530 元涨到 539 元,学生从 390 元涨到 404 元;

湖北咸宁虽然暂时维持 400 元的最低标准,但明确 “具体以国家公布为准”;山东烟台也在公示中透露拟调整缴费档次

这已经是居民医保连续第 8 年涨价,从 2016 年的 150 元涨到 2025 年的 400 元,10 年时间翻了近 3 倍。

医保年年涨,到底是保障升级还是负担加重?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清楚。

一、为啥医保费年年涨?三个现实问题躲不掉

首先是医疗成本像坐火箭

现在做个 PET-CT 检查要 8000 块,一支抗癌靶向药动辄几万块,这些钱最终都得医保基金来兜底。2023 年全国医保基金支出 4.2 万亿元,比 2018 年翻了一番还多,不涨价根本扛不住。

其次是老龄化加剧消耗

60 岁以上老人人均医疗支出是年轻人的 3 倍,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已达 2.8 亿,相当于每 5 个人里就有 1 个老人。

最后是保障范围在扩大

以前不报的抗癌药、罕见病药现在陆续进医保,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从 50% 提到 60%,这些福利都需要真金白银支撑。

但这里有个矛盾点:财政补贴涨得比个人缴费还快

2025 年国家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贴是每人 670 元,比个人缴费(400 元)高出 67%。

以珠海为例,2026 年财政补贴预计超过 700 元,个人只交 539 元,相当于政府掏了大头。

不过对普通家庭来说,每年多交几十块钱,可能就是孩子一个月的奶粉钱,或者老人两盒降压药的钱,这种切肤之痛很难被 “财政补贴更高” 的抽象概念抵消。

二、涨价背后的三重焦虑,戳中无数普通人

第一重焦虑:看病报销的钱真的变多了吗?表面上看,报销比例确实在提高。比如珠海乡镇医院住院能报 80%-90%,咸宁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 60%。

但实际看病时,很多费用是不报的。齐齐哈尔等地把乙类药品自付比例从 5% 提到 20%,做个心脏支架手术,原本自付 5000 元,现在要多掏 1.5 万元。

更坑的是,医保目录外的高价药、新技术越来越多。像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的诺西那生钠,一针 70 万,虽然进了医保,但每年打 6 针,自付部分还是要几十万。

第二重焦虑:慢性病患者的药费降了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是医保的主要受益者。2026 年多地扩大了门诊报销范围,比如咸宁将 “两病” 门诊限额从 350 元提到 550 元。

但现实是,很多常用药要么不在目录里,要么报销后价格依然很高。

以胰岛素为例,虽然部分品种降价 70%,但患者每月仍需自付 200-300 元,对农村老人来说压力不小。更无奈的是,部分地区为了控费,限制开药数量,导致患者不得不频繁跑医院。

第三重焦虑:年轻人交的钱被老年人用了,公平吗?这是个敏感但现实的问题。数据显示,60 岁以上老人占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的 28%,却消耗了 65% 的医保基金。

年轻人每年交 400 元,可能好几年都用不上一次医保,而老人每年看病花几万,这种 “代际转移支付” 让很多年轻人觉得 “自己在给别人养老”。

更扎心的是,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没有单位分担,得自己掏全款。一个月收入 3000 元的外卖骑手,交完 400 元医保,剩下的钱才刚好够吃饭。

三、医保涨价的破局之道,需要三剂药方

第一剂药方:让报销更实在。可以借鉴安徽定远的做法,将市域内一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到 90%,同时把医保目录外费用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

另外,简化异地就医报销流程,别让老百姓为了报几千块钱,来回跑几趟社保局。

第二剂药方:给困难群体兜底。郑州对低保户个人缴费只收 19 元,对残疾人补贴 80%,

这种 “精准滴灌” 值得推广。还可以学珠海,将缴费标准与收入挂钩,收入高的多交,收入低的少交,避免 “一刀切” 加重负担。

第三剂药方:建立动态调价机制。现在医保缴费每年固定涨 30 元,不管经济形势如何。

未来可以探索与居民收入、物价指数联动,比如居民收入增长 5%,缴费就涨 2%,让涨价更透明、更合理。同时,加大对欺诈骗保的打击力度,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

写在最后:医保不是 “唐僧肉”,需要你我共守护

医保涨价的本质,是用今天的小钱,换明天的救命钱。对年轻人来说,这是给未来的自己买保险;对老年人来说,这是晚年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涨价不能 “一涨了之”,政策必须更精细、更人性化。比如对连续参保满 5 年的人提高报销比例,对长期未报销的人给予奖励,这些都能提升大家的参保意愿。

最后想问大家:你家 2026 年要交多少钱?涨价对你的生活影响大吗?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