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一场由关税威胁引发的全球铜资源大迁移,让贸易商们开启了疯狂“运铜模式”。
今年2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进口铜启动“国家安全调查”,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征收高额关税的前奏。一纸调查令,全球铜贸易瞬间变道。
一、疯狂抢运:铜的跨洋大迁徙
“囤铜”成了2025年金属市场的关键词。贸易商们争分夺秒,赶在关税落地前把铜运往美国港口:
- 运输方式突变:为抢时间,散货船替代集装箱成为主流,交货周期从40天压缩至两周;
- 进口量暴增:美国4月精炼铜进口量突破20万吨,创十年新高,前四个月总量达45.5万吨,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 非常规来源涌现:连德国、西班牙等传统非供应国也向美输送铜,智利品牌铜占进口量的75%,其LME库存几乎清空。
“这就像一场全球铜资源抽水机比赛,美国是唯一的出水口”,一位贸易商如此形容。
二、价差驱动:套利盛宴背后的数字游戏
贸易商疯狂行动的底层逻辑是惊人的价差套利空间:
- 3月纽约COMEX铜价较伦敦LME每吨溢价超1570美元(历史峰值),即便回落至600美元,利润仍丰厚;
- 高盛测算,美国已超额囤积40万吨铜,相当于6-7个月的进口需求。
巨大价差甚至重塑了期货市场结构。LME现货铜价一度突破10000美元/吨,现货升水幅度达四年高位,反映出非美地区的供应紧缺。
三、库存失衡:美国爆仓,全球告急
铜流向的剧变导致全球库存严重分化:
- 美国库存爆炸:COMEX仓库铜存量翻倍至17.6万吨,库存可支撑100天消费,而年初仅33天;
- 全球仓库被掏空:LME库存暴跌60%,可用库存仅够全球不到1天用量;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较年初峰值下降62%。
“美国仓库铜满为患,世界其他地方却一铜难求”——高盛报告直指区域性短缺危机。
四、未来迷局:关税若落地,铜价往哪走?
市场博弈的焦点转向9月关税决策(高盛预估25%关税概率80%):
- 短期:若关税落地,美国高价抑制需求,囤积铜或转为“堰塞湖”,而全球其他地区因短缺支撑铜价;
- 长期:新能源与电网升级驱动需求(占全球消费40%),2027年铜价或冲上10750美元/吨。
讽刺的是,关税尚未征收,仅靠“预期”已重塑全球供应链。中国冶炼厂被迫转向非洲、澳大利亚等多元化来源,而美国制造业未来可能反受高价铜制约。
博主视角
这场“铜危机”暴露了全球贸易的脆弱性——一纸政策预告,竟能掏空多国库存。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短期看似占尽资源,实则推高全球制造业成本。当各国加速寻找替代供应链,铜的流动终将再平衡,而关税大棒挥下时,受伤的会是谁?
伦敦金属交易所仓库里,智利铜仅剩75吨,而半年前还有2.5万吨。
每一吨铜的迁徙轨迹,都在重绘全球化破碎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