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个猛男议员,当过特种兵的迈克·沃尔兹,从包里掏出个小塑料袋。
袋子里是几个不起眼的金属圈,飞机发动机里的零件,技术含量低到发指。
任何一个像样的机床都能车出来。
他举起袋子,对着空军部长肯德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空军为这玩意儿,付了9万美金。”
“搁中国,功能一样的,一块六毛人民币。”
这不是质询,这是在扔炸弹。
沃尔兹说得更狠:五角大楼这么花钱,是在“让美国政府破产”。
不光螺丝贵杯子也烫手
你觉得9万刀买铁环够离谱了?
几年前,空军买杯子就上过头条。
一个不锈钢咖啡杯,一千二百多美元。
说是能加热,符合飞行安全标准。
可笑的是,这杯子最脆的地方是个塑料手柄,坏了还不能单换。
手柄一断,一千二就打了水漂。
一个中队光买这破杯子就花了五万六千刀。
最后实在受不了了,空军居然开始自己3D打印手柄,才算把这窟窿堵上。
从天价铁环到天价杯子,这些听着像段子的事,可都是白纸黑字写在报告里的。
所以,那9万刀的报价单,绝不是手滑。
谁把钱装进了口袋
一个普通零件,凭什么卖出黄金价?
根子就烂在买东西的流程里。
美军买任何东西,都得过一套烦死人的认证,尤其是飞机零件,规矩特别多。
这套规矩,表面上是为了安全。
实际上,是砌了一堵高墙,把无数能干活的中小企业全挡在了外面。
最后,单子都飞进了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这些军工巨头的口袋。
他们是原厂,也是唯一的卖家。
军队急着要零件,没得选。
没有竞争,就没有价讲,人家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那9万美金里,零件本身可能不值几个钱。
大头全是所谓的“前期费用”,什么重新开模具、做测试、搞认证,全摊在这几个可怜的铁环上了。
F-35战斗机项目,更是把这套玩法玩到了极致。
洛马不光卖飞机,连维修都死死攥在手里。
美军连自己修飞机的权利都没有,导致维护成本高到失控,飞机常年趴窝。
钱没了船锈了
近万亿美元的军费,听起来能把地球买下来。
现实呢?钱大把大把地浪费在这些天价零件和低效维修上。
真正拿来打仗的钱,反而被挤得没多少了。
后果直接写在了美军的装备上。
不管是F-35、F-15战斗机,还是海军的军舰,这几年老被拍到掉漆、长锈的照片。
跟报废车场淘来的一样。
F-35的隐形涂层,娇贵得要命,修补起来又慢又花钱。
大部分F-35机队,能正常出动的飞机不到三成,剩下的只能带病上班。
好多军舰都老掉牙了,国会还不让退役。
零件停产,供应商消失,想修都找不到地方。
就连造新船,也因为本土造船业萎缩,又慢又超预算。
自家船厂拉胯,急得海军部长都跑去韩国取经,羡慕人家造船“又快又好又便宜”。
钱花得比谁都多,东西却破得比谁都快。
军火商的全球提款机
这套烧钱的游戏,不只在国内玩。
人家早就玩成全球连锁了。
援助乌克兰和以色列的武器,很多是冷战时压箱底的旧货。
但在账本上,一分钱都不会少,按新货的价格算。
盟友把自己的旧装备送去前线,回头就跟美国下新订单买新武器。
钱这么一转,绝大部分又乖乖流回了美国军火商的腰包。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公开说过,很多援助款根本就没离开美国。
战争打得越久,这台提款机就转得越快,军火商的利润就越高。
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光是2024年就涨了超过20%。
战场上谁输谁赢不重要,这几家巨头反正是赢麻了。
结语
迈克·沃尔兹议员手里那个小袋子,戳破了一个巨大的脓包。
它照出的是美国军费背后,那条庞大又扭曲的利益链。
国家都欠了35万亿美元了,光是利息都快还不起了,这边还在疯狂撒币。
空军事后说会改进采购,引入竞争。
只要军工复合体的游说机器还在国会山轰鸣,真正的改变就比登天还难。
那一块六毛人民币的铁环,在美国被标价九万美金。
这中间相差的,不仅仅是钱,更是被垄断和低效一口口吞掉的国家信誉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