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引言:成渝高速上,张教官新提的爱车突然在高速公路上歇菜了,仪表盘爆出茨木红光,正是这突如其来的契机让这个700万的网红酝酿出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维权"真人秀。
本来最近天气就炎热,许多打工人下班以后只想躺床上刷刷抖音放松一下,没想到在抖音上拥有700多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张教官的有趣人生”的一则视频弹出,引得不少网友义愤填膺,纷纷在评论区想着给这位张教官讨个公道.....
“正义维权”之路
网红翻车的流量黑市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本来这位大网红在今年5月16日喜提了一部长城汽车魏牌高山8(高端MPV),正开出去溜溜这辆新车呢,没想到在高速公路上出事了!这车才开了百余来公里就莫名其妙降速最终熄火了。
图源:微博张教官的有趣人生
张教官也是看见仪表盘上“提示故障,请联系服务站”的几个大字,无奈之下只能靠边把车给停了下来,然后火急火燎地去联系相关门店的负责人和售后的工作人员,可正是多次无人接听的电话让张教官在自费拖车回去的时候越想越气。
气得从五月份拖到了七月份,网友们看到了张教官在抖音上发布了关于“魏牌全新高山车辆行驶异常及品牌服务情况”的视频,后面更是看见他已经无奈到只能喊话对方的董事长魏建军了.....
图源:抖音张教官的有趣人生
张教官直言:“之前早私信过好多次了!没曝光之前根本没回应!”
网友们哪里坐得住,直言:“这张教官是百万粉丝的网红还维权困难,那普通消费者维权岂不是更难?这次就应该靠着流量借着张教官的事给资本家一个下马威。”
后来虽然是和工作人员沟通了,也进行了相关的协商,但张教官只是想要一个正确的态度,再说了,哪有跟消费者沟通还得签保密条约的?这还是法治社会吗!
可是事情却发酵得越来越严重,虽然说白了车辆事故也并不是罕见的事情,长城魏牌也没有坐视不管,在相关说明里面也确实把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了,不管是提供代步车和换车,就连第三方检测人家也没避着来.....
图源:魏牌官方声明
此情此景,完美契合了公众对“孤胆英雄挑战资本巨兽”的想象,霎时间,无数网友热血沸腾,点赞、转发、留言支持如潮水般涌来,张教官仿佛站在了道德高地,手持正义之矛。
维权斗士的翻车
然而,剧情出现了裂缝,所谓维权斗士的手段,似乎并不那么光明磊落。
那位被张教官团队称为“一个委屈的售后店长”的魏牌工作人员的证据像一枚炸弹,字里行间满是委屈与愤怒,直言五个人团团围着说那么多合着就是在挖坑等人跳进去啊!
图源:网络
更关键的信息随即浮出水面:6月份车辆检测的两次延期,记录清晰显示是张教官团队主动要求的,可张教官面对公众质疑时却开启了踢皮球模式,主打就是要让品牌方置于不仁不义中。
果然电影源于现实,在7月7日到来,一段录音将大局突然反转,瞬间让张教官精心构筑的“只为真相”人设土崩瓦解,录音里,张教官对于魏牌提出的常规解决方案嗤之以鼻,直言“没有诚意”。
更令人瞠目的是那些赤裸裸的暗示,这哪里是寻求车辆真相?分明是在利用自身巨大的网红影响力,索要一份超越普通消费者的“特殊待遇”。
图源:抖音
更讽刺的是,团队竟主动提出签保密协议,这与张教官此前在镜头前慷慨激昂的形象形成何等刺眼的对比!原来“真相”并非目的,而只是谈判桌上分量十足的筹码,所谓“维权”,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待价而沽的商业博弈。
这段录音让舆论风向瞬间掉转,曾经的支持者感到被愚弄,愤怒与失望汹涌而来,人们恍然:当“维权者”本身已成为坐拥巨大流量的资本,那朴素的“消费者对抗大企业”只不过是个好笑的噱头罢了......
张教官账号粉丝量开始断崖式下滑,从760万跌至750万,数字背后是无数取关的决绝,更意味深长的是,此前曾与他合作的官方机构,如成都消防的共创视频,也悄然下架——官方态度不言自明。
面对汹汹舆论,张教官团队的反击显得苍白而混乱,虽然他不放弃地开始想为自己洗白,却被官方以强硬的证据打得措手不及。
张教官事件的戏剧性反转,绝不仅是一场网红人设的坍塌闹剧,它如同一面冰冷棱镜,折射出网红经济生态下维权扭曲的深层悖论与普遍困境。
不仅维权,网红甚至能开起生命的玩笑,只为流量。
当网友的好意
变成网红的流量
百万粉丝网红“是小念噢”的一个账号突然弹出讣告:“主人已自杀离世,遭勒索130万逼上绝路。”
全网粉丝瞬间泪崩,三天后成都警方一纸通报撕开魔幻真相:18岁的孙某好端端活着,所谓“被造黄谣勒索致死”全是她自导自演的闹剧,甚至在大家为她默哀寻找真相的时候她还用另外的账号在评论区拱火。
口口声声说冲动的她,早就抓住了背后的流量密码,不仅是留下“勒索”和“被造黄谣”这些社会上非常敏感的话题给网友玩“剧本杀”,更是学会切号和放出某种证据暗中引导舆论发展.....
图源:成都公安公众号
网友直言:“这流程比我们剧本会还专业!”
为什么虚假血馒头屡禁不止?因为大网红很明白作妖成本在流量暴利的对比下根本不算什么,孙某闹剧里其实已经能折射出网红行业畸形生态的一部分了,就算她造谣封号?换个身份证或许还能重开账号;事件影响消耗警力?也许她根本没把这些放在眼里.....
而百万播放量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是能“罚酒三杯”让网红前仆后继突破底线的赤裸裸诱惑。
就像张教官把“维权”变成流量生意,当维权不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精心策划的流量引爆点,是向品牌方施加压力、索取超额回报的谈判筹码,这种维权生意经,严重污染了健康的消费维权环境,透支了公众的信任基础。
如果哪天真实自杀求助者被质疑“演戏”;真实车主投诉被质疑“碰瓷”;车企售后开启反诈模式,让消费者维权成本飙升的时候,又有谁来替广大的普通老百姓发声讨回公道呢?
张教官的正义形象何其鲜明,却也何其脆弱,当许多精心构建的完美人设戳穿,露出其下精明的商业算计时,幻灭感带来的反噬必然凶猛,因为虚假的人设泡沫破灭是必然的宿命。
图源:网友评论
这也揭示了网红经济的弊端,如果过度依赖人设,而人设本质是易碎品,流量能载舟,亦能覆舟,泡沫吹得越大,破灭时越惨烈。
魏牌在事件后期,凭借关键录音和售后人员的及时发声,实现了舆论反转,堪称危机公关教科书式案例。
它深刻提醒所有企业,在人人皆媒的时代,一次故障或纠纷,若处理不当,足以在社交媒体的放大镜下引发品牌海啸,建立快速、透明、证据链完整的响应机制,培养能与用户直接、真诚沟通的一线团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沉默或推诿是下策,积极沟通、用事实说话才是王道。
那广大的消费者该做些什么呢?难道真的对这些事情都不管不问了吗?其实不是的,虽然 公众在张教官和种种事件中经历的情感过山车,从鼎力支持到深感背叛——实则是一次深刻的集体学习。
它警示我们,面对网络维权事件,特别是涉及网红大V时,保持冷静审慎至关重要,不急于站队,不被单一叙事煽动,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待更多证据浮出水面,对过于完美、过于戏剧化的“英雄叙事”保持天然警惕。
虽然我们总是被层层迷雾包裹着,发声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如何为真正需要的人发声,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的一片真心......
写在最后
当维权异化为生意,当流量成为裹挟一切的怪兽,没有真正的赢家。消费者失去对维权渠道的信任,企业品牌形象蒙尘。
破局之道何在?是我们每一个旁观者,需练就火眼金睛,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理性,让每一次点击和转发都经得起良知的拷问。
唯有如此,方能让维权回归其解决纠纷的本真,让流量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而非倾轧真相与信任的泥石流,张教官的翻车,不该只是又一场网络闹剧的终结,而应成为重塑健康生态的沉重警钟与宝贵起点。
大家对此次事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观点和看法和大家一起踊跃交流一下吧!
#优质作者激励计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经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