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去探望他。李肇星当时称他为“钱副总理”,结果钱其琛幽默地说:“你这四个字里,有三个都讲错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暑假,北京西郊有一个安静的小院子,里面住着一位已经退休的前外交部长,他名叫钱其琛。
在院子的外面,有一棵非常茂盛的大梧桐树,它为院子遮挡了强烈的阳光。树上的蝉儿不停地叫着,仿佛在提醒大家天气很热,要注意防暑降温。
没过多久,一辆奥迪A4汽车开过来了,外交部长李肇星穿着便装从车里走了出来。
院子门口的保安看见李部长来了,连忙走过去开门,笑着对李部长说:“李部长,您好!这次是不是又特意来看望钱副总理呢?”
李肇星轻轻点头,心里还在琢磨:老首长有时候清醒,有时候糊涂,连我是谁都快不记得了,我到底该怎么称呼他呢?
听了警卫的问候,李肇星心里的担忧减轻了一些。他心想:“不如我也跟着警卫一起叫吧,老首长听了也顺口,这样最合适了。”
一边走一边想,李肇星走进了客厅,一看到钱其琛,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热情地打招呼说:“钱副总理,您好!还记得我吧?我是李肇星。”
七十多岁的钱其琛依然思维敏捷,他回应说:“我当然认识,小李啊,怎么一年多不见,说话就生疏了,四个字说错了三个?我已经退休了,不再是副总理了,但姓氏没变,还是姓钱。”
李肇星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赶紧说:“看来是我搞错了,老领导。”
李肇星是外交部长,他特别擅长随机应变。
后来,李肇星在书中写道:“在与钱其琛相识的40年中,他只跟我开过一次玩笑,可惜这也是最后一次。”
初次相遇。
相比于之前的几位外交部长,李肇星可以说是“全能手”。
他在外交圈子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靠着出色的外交能力,成了真正的“明星部长”。
很多人都说,李肇星讲话既直接又风趣,总是能上新闻头条,所以媒体称他为“铁嘴外交部长”。
李肇星口才特别好,这跟他平时下苦功夫练习有很大关系,而且他几十年来一直跟着钱其琛学习交流,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不少影响。
李肇星1940年出生在山东胶南,24岁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学习深造。
1967年,李肇星开始了他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工作生涯。在那段充满变数的时期,李肇星相对幸运,没有遭受太多波折,反而被派遣到非洲的肯尼亚,在那里的大使馆担任职务。
1977年的初夏,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始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迈进,主动融入世界。这样一来,国家急需一大批精通外语的外交人才。
时代出人才,外交部最近有了大变化。能力很强的李肇星被调回国内,担任了新闻司的一名科员。
刚到外交部没多久,李肇星他们党小组的组长方平,按照惯例,带着手下的人去跟部门的司长见面。
李肇星悄悄走到司长办公室门前,觉得自己资历尚浅,不敢贸然进去。他看到屋内聚集了许多不熟悉面孔,有的在谈论工作,有的在交流见闻。
方平兴奋地指向旁边的一位中年男人,对肇星说:“这位就是我们的司长,钱其琛。你肯定在照片上见过他,今天咱们算是正式认识了。”
那时候,李肇星心里特别紧张,就算是大热天,手里也还是不停地冒冷汗。一见到大名鼎鼎的钱其琛,李肇星赶紧打招呼:“钱司长,您好啊,我是李肇星,以后请多多指教。”
话一说完,大家都笑了。李肇星看到这情景,心里直发慌,就像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似的,愣在那里,特别尴尬。
这时,方平靠近李肇星,小声说:“肇星,别紧张。我们都管他叫老钱,老钱也叫我小方,叫你小李。”
李肇星这时才突然明白过来,原来外交部新闻司里,上级和下级之间关系特别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
从那以后,李肇星就一直叫钱其琛“老钱”。就算钱其琛后来当上了国务委员和副总理,李肇星私下里还是这么叫他。
在公共场合,为了表示礼貌,我们通常会称他为“钱副总理”或“钱部长”。
通过实际行动来教导别人,不仅要说出来,还要做出来。
钱其琛和李肇星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李肇星是个很有能耐的人,很有发展前途。于是,他多次在工作中给李肇星提建议,帮助他成长。
1983年5月,李肇星从副处长的位置上调任为一等秘书,随后党委安排他前往莱索托王国,担任临时代办的职务。
如果大使还没到任,代办就成了使馆里最重要的外交官,所有的事情最终都要由他来做决定。
这也是李肇星第一次当“领头人”,明显能感觉到组织在着重培养他。
李肇星因为要承担一个重要任务,心里有点没底。所以在出发前,他拿着笔和本子去找钱其琛,站在办公桌边请教,询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钱其琛也只是简短地回应说:“去非洲也不错,和大家一起吃好喝好,好好工作。”不久后,这段对话就结束了。
后来,李肇星费了好大劲才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在非洲的莱索托当最高领导人,其实挺不错的,不太容易出大问题。
先跟自己和同事们一起吃饭,目的是为了跟外交人员打好关系,借助大家的力量。“做事认真点”,就是别粗心大意。
李肇星很好地发挥了带头作用,与全馆同事团结一致,克服了许多困难。即使在安全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过了半个月左右,外交部党委表彰了莱索托使馆的六个人,给他们评上了先进集体称号。
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李肇星就从一个一等秘书升任为新闻司的副司长,这表明他将来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了。
在八九十年代,中日两国的关系非常融洽,就像新婚夫妇一样甜蜜。当时,为了增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中国外交部收到了日本外务省新闻俱乐部的邀请。于是,一位司长提议,让李肇星担任中国新闻代表团的团长,并带领几位成员一同前往日本进行访问。
这个消息不算是秘密,没多久就传开了。很多新闻界的朋友都听说了,纷纷来报名参加团队。
到场的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记者,有些人还和李肇星一样级别很高。
李肇星心里没底,觉得自己信心不足,就去找钱其琛帮忙了。他对钱其琛说,自己可能更适合当副团长,团长的位置还是留给更有能力的人吧。
钱其琛有点生气了,说道:“你别瞎操心了,那些人都是外行,能让他们当团长吗?你是正规军出来的,这个位置不给你给谁?要是真不愿意,你就自己说个合适的人选吧。”
李肇星见老首长生气了,就知道不能多嘴,于是悄悄退出去。之后,他硬着头皮接任了团长的职位,前往日本。
那时候,李肇星没有理解钱其琛话中的真实含义。后来有人提醒他,他才意识到这其实是批评他不够负责任。古人常说,“遇到该做的事就要主动去做”,而李肇星的性格中,显然缺少了这份主动担当。
李肇星跟着钱其琛一起去参加联合国大会,还被任命为秘书和翻译。一天工作结束后,钱其琛回到住的地方找李肇星。
钱其琛心里有些不快,于是对李肇星说:“小李,我这次去联合国出差的补助怎么比去非洲、亚洲那些国家还要高呢?”
对于这件事,李肇星心里也没个准数,于是便给负责会务的礼宾官打了电话咨询。礼宾官回复说,去联合国开会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所以额外增加了买报纸和打电话的费用。
钱其琛听了这话,立刻和李肇星一起反驳说:“这话怎么讲得通呢?出差的时候我哪有自己掏钱买报纸、打电话的习惯?你难道不清楚吗?作为我的秘书,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没注意到呢?”
李肇星觉得自己挺委屈的,但其实他也做得不够好,所以只能低着头,听老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顿。
一个好老师不仅会指出学生的不足,还会给予鼓励。2001年,李肇星在美国当大使的任期结束,然后回到了国内。
了解一些外交内情的人都知道,美国的大使经常是未来外交部部长的热门候选人。
事情正如预料,李肇星没过几天就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同时担任党委书记。但这仅仅是个开头,后面的事情还在继续。
后来,钱其琛晋升为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李肇星专门去找他请教,怎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党委书记这个职位。
钱其琛对李肇星说,要他多注意一下。
咱们得这么想:第一,要跟上领导的节奏,别总走自己的路,领导指个方向,咱们就得顺着走。第二,跟同事要处好关系,毕竟工作是大家伙儿一块儿干的,人心不齐啥也办不成。开会的时候,领导也欢迎大家发表意见,不能憋在心里不说,有啥想法直接当面提,别背后议论别人。第三,虽然不是每件事都得亲力亲为,但心里得有个数,知道啥事该管,啥事不该管。
实际上,李肇星心里明白很多道理。这更像是他在自己的脑子里设置了一个提醒,随时警告自己不要出错。
钱其琛曾将外交工作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为人们争取和平,保护现有的和平;二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去结交朋友,寻找理念相近的合作伙伴。
钱其琛于1928年出生,他在中国外交部历史上担任过第一位发言人,为中韩两国的建交做出了不少贡献。
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提到:“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遇到的主要难题并不是中国和韩国自身,而是朝鲜。由于历史和观念上的相似之处,关键是如何让朝鲜接受当前的大变化以及新的外交策略。”
所以,钱其琛多次去朝鲜,费了好大劲儿,终于让金日成点头答应了。
1992年8月24日上午9点,钱其琛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芳菲园共同签署文件,宣布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时刻成为钱其琛外交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亮点。
钱其琛在75岁时退休了,之后就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2017年,钱其琛离开了人世。
李肇星多次去医院看望老领导钱其琛。他告诉我们,钱其琛老首长的最后日子都是在医院度过的。李肇星前后去过七八次,那时的钱其琛已经不能说话,也认不出人了。每次看完他,李肇星心里总是五味杂陈,觉得生命真是太脆弱了。
5月9日晚上10点06分,钱其琛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0岁。
【总结:】
那个人已经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怀念。不过,钱其琛培养的外交人才依然在发光发热。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走遍世界各地,结交友好的国家。为了世界的和平,他们一直在付出自己的努力。
查阅相关资料或参考文献。
《李肇星:非凡的外交之路》 人物专访
钱其琛:为了世界和平努力,为祖国结交好友
《李肇星回忆:钱其琛为啥会指责我呢?》新传奇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