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在电子厂干了三年活儿,每天流水线上忙得脚不沾地。可月底一数钱,总比隔壁工位的正式工少个千把块。活儿一样干,汗一样流,这钱差在哪儿了?劳务派遣公司挣的,是不是就是工人兜里抠出来的血汗钱?
新规今年4月落地了,白纸黑字写着:企业用派遣工不能超过总人数的10%,岗位还得是临时性、辅助性的,干正式工的活儿?不行!违规企业挨个罚,最高5万块。可不少工人心里还是犯嘀咕:那些派遣公司,不照样从咱工资里“抽头”吗?讲好一天300块,发钱时硬生生少二三十,这钱落谁口袋了?
更憋屈的是福利。高温补贴、夜班费、社保公积金,这些本该到手的钱,好些派遣工压根没见过。有工人投诉,干了半年连劳动合同都没签,社保更是影子都没。劳务派遣公司两头吃——用工单位付的钱,他们扣一笔;工人该得的福利,他们再省一笔,这买卖挺坑人的。
工人咋护住自己的钱袋子?签合同瞪大眼!必须两年起,写清岗位、工资、社保。要是公司耍花招搞“一年一签”或者分拆合同,扭头就走,别信“方便管理”的鬼话。工资条到手仔细对,数目不对立马问。遇上赖皮的,反手一个举报电话——12333热线、劳动监察小程序,48小时内必有人管。
国家这回动真格了!7月底前全国大检查,专治“假外包真派遣”、克扣社保、危险岗位用派遣工的乱象。用工单位和派遣公司现在是“连带责任”,谁也别想甩锅!工人维权,两边一起告。
说到底,劳务派遺公司提供服务,挣钱天经地义。但这钱要是从工人肋骨条上刮下来的,那可就忒不地道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多学法律知识,少吃亏,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喜欢的点赞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