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小众街巷#
芯片博弈背后的较量 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科技自主已成定局
2025年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公告。一份重要的公告。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刻。中国半导体产业等待已久。
为什么是现在?
美国政府一直在做。滥用出口管制。还有长臂管辖。对中国芯片产业恶意封锁。严重违反世贸规则。损害中国企业权益。中方坚决反对。
但这次。中国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了申请。代表国内产业。他们提供了证据。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美国相关模拟芯片进口量增长了37%。价格却下降了52%。严重压制了国内产品的价格。损害了国内产业。
调查什么产品?
调查涉及两类芯片: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它们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通用接口芯片用于连接设备。实现高效数据传输。比如CAN接口、RS485接口芯片。栅极驱动芯片则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导通和截止。这些芯片对于汽车、工业系统至关重要。
倾销边际高达300%?
申请书中提到。美国制造商的倾销边际可能超过300%。例如。正常价值400美元的产品。出口到中国只卖100美元。德州仪器、ADI、博通和安森美等美国主要生产商涉及其中。
调查流程和时间
调查已经启动。倾销调查期是2024年全年。产业损害调查期则从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调查通常应在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个月。
全球芯片市场的博弈
中国是全球模拟芯片的最大消费市场。占全球的35%。美国芯片巨头在中国收入巨大。TI、ADI、MPS三家仅来自中国的收入合计就达63亿美元。然而。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的自给率仅约16%。尤其是在工业、汽车等中高端市场。国产化空间广阔。
这不是孤立事件
就在此次调查宣布前后。美国还将三十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23家是中国企业。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中方的反制。被视为对美国科技打压的精准回应。
技术自主的进程加速
美国的封锁。反而刺激了中国加快技术自主的步伐。2023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已提升到26%。模拟芯片领域。本土企业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从5年缩小到2年。一些中国新能源企业。在被美国列入清单后。三个月内就换成了国产芯片方案。成本还降低了15%。
华为的突围就是例证。其Mate60 Pro手机搭载自研5G芯片。标志着美国5G封锁的失效。中微半导体研发出5nm刻蚀机。长江存储的232层3D NAND闪存良品率超越美光。上海微电子的28nm光刻机通过验收。中芯国际的N+2工艺量产。这些突破共同撕开了美国精心构筑的“10nm技术铁幕”。
更深远的产业链优势
中国的反制能力。不仅来自半导体技术的突破。还源于对全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掌控。全球90% 的重稀土分离产能在中国。中国稀土出口实施“用户追溯”机制。美国F-35战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其发动机耐高温涂层必需的钇元素。完全依赖中国供应。当中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股价当日下跌7%。
在新能源和医药领域。中国的优势同样明显。全球93% 的多晶硅产能在中国。锂电池全产业链被中国掌控。美国日常使用的阿莫西林。80% 的原料药从中国进口。
未来走向
调查将依法进行。商务部表示将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并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作出裁决。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发表声明支持调查。倡导公平竞争。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实现良性发展。
这场博弈。看似是贸易摩擦。实则是科技主导权的争夺。中国已不再是被动方。芯片自给率在提升。出口在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下降28%。出口量却增长19%。
美国陷入了两难。继续管制?只会加速中国自主创新。放松管制?则意味着科技霸权的瓦解。
结论很清晰
科技战的攻守态势已在转变。中国的突破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完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