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规模的集结自然引发无数猜测。 美军现役约有838名将官,这意味着几乎整个美军的指挥层都被要求临时返国。 这些将领中,许多人正负责指挥驻守在欧洲、中东、亚太等关键战略区域的部队。 临时中断全球部署回国开会,不仅打乱了日常军事安排,其背后的动机更令人深思。
这次异常召集发生在特朗普政府一系列重塑美军高层行动的背景之下。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已将“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 赫格塞思上任后,也已解雇了包括参联会主席在内的数十名高级将领,并下令裁减20%的四星上将编制和10%的将官总数。 一边精简高层编制,一边又紧急召集全体将领,这种矛盾的操作让美军内部充满了不安情绪。
那么,这场会议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有分析指出,这很可能是一场“政治站队”。 匿名官员透露,会议暗含“不听话就滚蛋”的警告,核心目的是确保军事决策层完全忠于特朗普政府。 赫格塞思预计将围绕“勇士精神”发表演讲,制定新的军人标准,要求将领们“齐心协力”。 在人事清洗的背景下,这次集会无疑是对高层军官忠诚度的一次集中检验。
会议的另一重要议题,是传达美国国防战略的重大转向。 此前有美媒披露,五角大楼正在起草的新版《国家防务战略》报告,建议美军优先保卫本土和西半球事务,而非将中国视为头号对手。 这标志着从拜登时期几乎将所有顶层战略文件都把中国放在首位的立场,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这种战略调整的背后,是美军面对中俄军力发展的现实考量。 就在召回令发布前,中国福建舰航母成功完成了歼-35隐身战机、歼-15T重型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的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航母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且其采用的中压直流系统据称比美国的系统更先进。 福建舰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据信已能覆盖至第二岛链,将中国海军的防御屏障向前推进了至少1000公里。
几乎在同一时间,俄罗斯两架图-95战略轰炸机进入美国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迫使美军出动战机拦截。 中俄同时展示军事实力,让美军深刻意识到,它绝不可能同时有效应对两个大国。 此外,在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半后,俄罗斯经济仍显示出韧性,2024年GDP增长4.1%,而美国在贸易和科技领域对中国的施压也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这些现实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其全球战略。
对于被召回的美国将军们而言,战略重点的转移或许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长期以来,美军对中国的高度关注近乎执念,不仅让战略陷入单一对手逻辑,也让军官群体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如果真的与中国爆发军事冲突,上前线卖命的还是这些将领。 现在政策层面开始降温,短期内释放出美军不再把所有精力都锁定在中国身上的信号。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亚太地区的军事压力会彻底缓解?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有观点认为,美军玩的可能是“障眼法”。用“军容会议”作掩护,实际上或许正是在协调针对中国的战略部署。 美军近年来在亚太推动岛链封锁、拉拢盟友联合军演,每一步都冲着中国而来。 此次大规模集结,极有可能是在敲定全球军事部署的调整,不排除是针对亚太的军力倾斜。
特朗普本人的态度也增添了事件的不确定性。 当记者问及此次会议时,他起初甚至误以为是赫格塞思要与“全世界的将领”会谈,并声称自己是“和平总统”。 副总统万斯则试图淡化事件,称媒体夸大其词。 这种白宫与战争部之间的信息不一致,让人怀疑特朗普是否被蒙在鼓里,或者这本身就是一种精心策划的模糊战略。
与此同时,中国继续按自己的节奏推进国防现代化。 福建舰的实战化训练进展,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重要突破。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已表示,“大家期盼的入列那一天不会太远”。 中国方面明确表示,不会因外部的军事动作而动摇国防建设步伐,将继续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这场罕见的将领大集结,究竟是一场内部整顿,还是战前动员? 它预示着美国全球军事扩张时代的终结,还是仅仅意味着对华策略的转换? 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在会议本身,而在于后续的美军实际部署调整。 当美国把“战争”二字刻在军事部门的招牌上时,任何反常的举动都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