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砸在怀柔民宿的瓦片上,声音大得像是要把屋顶掀翻。
老张攥着铜锣的手都敲麻了,嗓子喊得直冒烟:"赶紧撤!水要上来了!"可这雨声实在太吵,二楼几个上海来的游客还在探头探脑,压根没听见警告。他们早上还在慕田峪长城拍vlog呢,哪能想到下午一楼就要被淹了。
密云水库的水位眼瞅着往上涨,永定河的水都快漫到堤坝顶上了。气象台那帮专家急得直跺脚,这降水量太邪乎,怀柔琉璃庙镇一天就下了541毫米,搁往年得下小半年。京郊那些农家乐的老板们看着自家院子里的水越涨越高,心里跟刀绞似的。有个老板娘蹲在房顶上抹眼泪,她家小院里的木桌椅都漂起来了,十年心血就这么泡了汤。
救援队的对讲机里全是杂音,信号时断时续。蓝天救援队的小王背着第七个老人往外走的时候,水已经没到他胸口了。老太太搂着他脖子直哆嗦,嘴里念叨着:"孩子你歇会儿吧。"小王哪敢歇啊,消防车都被冲翻两辆了,武警兄弟们还在拿沙袋堵缺口呢。
美国大使馆的官微发了条慰问,德国使馆更实在,直接说他们去年莱茵河发大水的时候也是这德行。有些外媒就爱瞎咧咧,说什么基建不行。这不是扯淡么?北京地铁提前停运,公交改线,预警短信发了八百多万条,这要叫不行那啥叫行?
推特上那个#BeijingFloods的话题都炸锅了。日本网友刷屏"北京加油",韩国电视台专门报道咱们的预警系统。最逗的是印度网友,一边吐槽自家年年闹洪水,一边晒出去年中国捐的救援物资清单。要不说灾难面前最能见人心呢,平时吵吵嚷嚷的,真遇上事儿了还是得互相搭把手。
气象专家们愁得直挠头,这极端天气越来越邪门。德国人搞了个洪水预警APP挺管用,咱们是不是也该琢磨琢磨?现在进山旅游可得长点心,天气预报得天天看,民宿要选地势高的,包里最好塞件救生衣。这年头出门玩都得有点荒野求生的本事,保不齐哪天就用上了。
密云水库泄洪的警报响得人心慌,下游的老百姓连夜转移。有个老爷子死活不肯走,非说要守着祖传的老宅子。最后还是村干部带着几个小伙子硬把他架出来的,刚撤走没俩小时,那一片就全淹了。老爷子后来看着航拍画面直拍大腿,要不是大伙儿拉着他,这会儿怕是连人带房子都得喂鱼。
救援物资一批批往灾区送,志愿者们忙得脚不沾地。有个开超市的老板把店里所有矿泉水方便面都捐了,还亲自开着货车往灾区送。路上遇到塌方过不去,他愣是带着几个小伙子肩扛手提把物资运过去了。要不说患难见真情呢,平时斤斤计较的生意人,关键时刻比谁都实在。
京郊那些景区现在是一片狼藉,估计得修整好一阵子。有个导游苦笑着说,这下可好,长城真成"水长城"了。不过要论惨还是那些开民宿的,装修的钱还没赚回来呢,一场大水全泡汤了。政府正在统计损失,说是要给补助,可再多的钱也买不回那些被冲走的相册和老物件啊。
德国去年莱茵河发大水的时候,有个小镇的居民自发用沙袋筑起人墙。这回北京暴雨,密云的老百姓也是这么干的。要不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都一个样呢,管你什么国籍什么肤色,保命的时候谁不是拼尽全力?就是苦了那些救援人员,泡在水里一泡就是十几个小时,饭都顾不上吃。
现在最让人头疼的是山区那些地方,信号时好时坏,预警信息发不出去。有个村支书急得直跳脚,最后是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敲门通知的。要不说科技再发达也得留个后手呢,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两条腿一张嘴。
这场暴雨给所有人提了个醒,极端天气越来越常见,咱们的防灾意识也得跟上。那些开民宿的现在都学精了,地下室改成了储物间,重要物件全往楼上搬。游客们也开始长心眼了,出门前不光查攻略,还得看天气预报。要不说吃一堑长一智呢,这学费交得是贵了点,可总比下次再吃亏强。
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