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德国51%民众不支持援乌派军!多党一起反对,专家:派军不等于直接参战!

发布日期:2025-08-25 08:30 点击次数:67

在德国,说到“派兵去乌克兰”,这四个字几乎就是炸雷。

就在不久前,一项由“web.de”网站委托西维研究所做的民调显示,半数以上的德国人直接摇头。51%的受访者明确反对德国参与乌克兰维和行动,赞同的人只有36%,剩下那13%还在犹豫。态度摆在那里,德国人不想把士兵送进那片战火。

不仅是老百姓这么想,政客里的反对声也不小。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左翼党和极左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BSW)旗帜鲜明地说“不”。他们的理由很直接——派军可能加剧局势,还可能违背德国的安全利益。更有意思的是,就算是传统保守派的大本营——基民盟,在东部地区还有代表站出来批评。

这可让德国政府很头大。想推动一个涉及海外派兵的决策,本来就难,如今民意和各党分歧摆在那,几乎寸步难行。要知道,在德国,海外军事行动是个极度敏感的词,想想二战后的历史包袱,就明白为什么大家如此谨慎。

不过,并不是所有声音都反对到一刀切的程度。德国军事专家尼科·朗格就跳出来“泼点凉水”。他强调,别一听到“地面部队”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士兵在前线和俄军枪对枪。他提醒,这种说法很容易引发恐慌,但实际部署情况要复杂得多。

朗格的意思是,如果未来真有国际军事力量进入乌克兰,总体框架很可能是安全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直接去巡逻俄乌接触线。他直言,乌克兰人比外部军队更清楚怎么守住自己的前线,他们这两年的实战经验不是北约国家随便就能替代的。

这话挺现实。谁都知道,俄乌前线的情况极其复杂,任何外部地面部队贸然深入,风险和成本都极高。所以,北约国家即便参与,大概率也是后方角色——搞后勤,维护装备,做战略威慑,而不是正面交锋。这既能保持一定存在感,又能避免与俄罗斯擦枪走火。

说到底,这背后有个大框架——所谓乌克兰的“安全保障”。这个机制正在推进。乌克兰通讯社披露,一个名为“自愿联盟”的规划团队,近期准备和美国谈,商量怎么给乌克兰提供可靠的安全承诺,并且研究停火后如何部署威慑力量的细节。

有意思的是,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表态愿意在敌对行动结束后派军事人员去乌克兰。这意味着,哪怕俄乌停火,乌克兰的安全问题依旧是国际焦点,而这些军事人员极可能成为长期安全屏障的一部分。

从德国人的反应看,这样的后勤和支援任务,接受度可能比前线作战高得多。可问题在于,德国社会对“派兵”这两个字本能抗拒,不管是前线还是后方,都会先拉响警报。历史记忆、国内政治和现实风险,这三样加在一起,就让德国在这件事上步步为营。

而另一边,乌克兰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他们希望的安全保障,不仅是枪口前的威慑,更是国际社会的不离不弃。对他们来说,如果没有明确的外部安全屏障,俄罗斯的威胁不会消失,只会暂时退去。

所以这场博弈,其实不光是派兵不派兵的选择,而是对未来欧洲安全格局、北约战略边界的重新定义。德国人在算成本,乌克兰在要保障,俄罗斯在盯着看,美国则是绕不开的关键筹码。

这种多方拉扯的结果,很可能不是一纸协议就能解决,而是一场长期存在的安全安排。而德国,到那时可能还得面对一次更尖锐的选择——到底是把部队跨过国境,还是继续躲在后面扮演“现金援助+装备支持”的角色。

可眼下,德国社会的信号很明确:不想涉险,更不想为乌克兰问题和俄罗斯直接碰撞。这种谨慎,也许正是德国人的“安全本能”。

只是,等到乌克兰停火方案摆上桌,国际安全力量如何部署,德国还能不能继续躲在舒适区之外,那就不好说了。因为一旦成了安全框架的一部分,德国恐怕就不能只签字不出人了。

问题是,德国到底愿不愿迈出那一步,答案可能还得等很久,因为在柏林,不管是政客还是普通人,都很清楚,这一步走出去,就很难回头。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