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这年头论起“退群”这门玄学,美帝那套说走就走的豪迈,早就不够看了。
真正的内行,是那种明明人还在群里,却能把“我马上就退”这四个字,喊出天崩地裂效果的狠角色。
我跟你说,最近这出大戏,主角不是别人,就是那位咱们总挂在嘴边,让人又爱又恨的南亚老铁。
前阵子,金砖外长会议刚开完,我刷着新闻,差点没把手里的茶杯给捏碎了。
印度,这位“战略自主”玩得飞沙走石的选手,居然又蹦出来放话了,说要“重新考虑”它在金砖机制里的未来。
这话一出,我脑子里第一个画面,就是当年某个小孩,在家长群里喊“再数三下我就退出!”
那种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小表情。
结果你猜怎么着?
其他几个金砖老成员,甭管是巴西、俄罗斯还是咱们,全都跟没听见似的,该干嘛干嘛。
那股子“你爱咋咋地”的佛系劲儿,反倒让印度这声“威胁”听起来跟个笑话似的。
这事儿要往根上挖,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一时兴起,而是人家一贯的套路。
我记得2019年RCEP谈判那会儿,那才叫一个精彩。
眼看着大伙儿都快签了,莫迪突然一拍桌子,说为了保护印度本土的“脆弱制造业”,这协议,我们不签了!
当时商工部部长戈亚尔还言之凿凿,说什么RCEP会让印度变成“廉价商品倾销地”。
这话说的,那叫一个义正言辞。
结果呢?
眼看苹果、丰田这些大厂一个接一个往印度跑,制造业PMI都突破55了,人家眼红了呗。
今年6月份,戈亚尔又屁颠屁颠地递交了重新加入RCEP的申请书,那变脸速度,比我老家门口的川剧变脸大师还快。
我当时就在想,哥们儿,你这到底是想保护制造业,还是想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话说回来,印度这套“赢学”逻辑,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对外,它可以把外交玩成一场大型“情感拉扯”。
1954年刚跟咱们签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转头就翻脸不认人。
当年的尼赫鲁,更是一边发着措辞强硬的抗议照会,一边见面又像个没事人似的跟你唠嗑。
你问他争议地区在哪儿,他连个坐标都说不清楚。
这哪是外交,分明就是“恋爱脑”的典型症状,自己给自己加戏,硬是把一场正常的国与国关系,演成了《甄嬛传》。
这股子“我闹我光荣”的劲儿,在国际舞台上那简直是所向披靡。
去年在上海合作组织(SCO)的会议上,印度就上演了“三连作”。
拒签联合公报、抵制声明、否决提案,一整年下来,把SCO这个群聊搅得乌烟瘴气。
今年4月金砖那次,就因为中方提了句“反对美国关税霸权”,印度怕得罪美国,硬是把联合公报给搅黄了。
我当时就想,这图个啥啊?
结果一转头,美国就给印度加了50%的关税。
这波操作,简直是“千里送人头,礼轻情意重”的典范,完美诠释了啥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印度这通“发癫”,代价可不轻。
它在国际上的信誉,早就被自己霍霍得差不多了。
最要命的是,它的能源命脉开始被卡脖子了。
以前还能用卢比跟伊朗买点石油,现在人家伊朗直接摆手说“不行,哥们儿要硬通货。”
更狠的是俄罗斯,本来谈好了要卖给印度80万吨液化天然气,眼看印度在这边跟美国眉来眼去,俄罗斯直接扭头把这批货加价卖给了中国。
这一下,印度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里子面子全没了。
你看,这事儿的逻辑链,其实挺简单的。
印度总觉得它能靠着“左右逢源”和“口头退群”来给自己博弈加码,可问题是,这游戏玩久了,大家就都知道你的底牌是什么了。
哈萨克斯坦都直接在组织里提案说“谁违规就强制退群”,你说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连它周边的南亚小兄弟们,也开始转投别的山头,不愿意再陪它玩这种“狼来了”的游戏。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大国梦和现实实力之间的残酷拉锯战。
总想靠着虚张声势和搅局来换取短期好处,可这不就是典型的“寅吃卯粮”吗?
真等到危机来了,之前占的那些小便宜,迟早得连本带利吐出来。
如今再看,它就像一块粘在世界地图上的口香糖,高调又烦人,想甩甩不掉,硬要清理又怕“伤地板”。
可问题是,靠着这通“发癫”赢来的那点短期“红利”,真能撑起它那个所谓的“有声有色的大国梦”吗?
我估摸着,悬。